兩邊氣力,一目瞭然。
“哦?”何苗情意大動,略作考慮,卻又點頭:“太後自入西園,為先帝守喪。尚不滿三載,如何輕離。若自食其言,先前所得名譽,皆付諸東流矣。”
門前保護,倉猝上前相迎。呂布擲鞭上馬,大步流星,趕去與嬌妻相會。新婚燕爾,莫過如此。
“回稟太後,乃為‘三宮並垂簾’而來。”何苗吐氣開聲。
何苗渾身一凜。電光石火,已窺破天機。此乃為長遠計。如許攸先前所說,董太皇擅開“並垂簾”之先河。何後當可“蕭規曹隨”,自行垂簾。
許攸倉猝伏地回禮:“許攸得其主,何其幸也。”
然董驃騎卻無往倒黴。占儘先機。
何苗屏退擺佈,下榻就教:“長史之謀,可有未儘之言。”
何苗渾身如同火燒,竟衝許攸肅容下拜:“長史之謀,神鬼莫測也。”
俗謂“赤腳不怕穿鞋”,說的便是這個理。物以類聚,人以群分。冇有充足包管,便無人願與之好處互換,久而久之,更無人與之為伍。俗謂“立室立業”,便是此因。先包管,再取利。
“三宮並垂簾。”略作考慮,何後心領神會:“何車騎見董嫗,重入簾後。朝政日非,故行此策。”
其來源,眾說紛繁。傳聞可上溯到春秋時,楚共王埋璧立儲(注①)。楚國今為大漢荊揚之地。此俗興於江南,亦理所該當。
便是臥榻療養之長史許攸,亦抱恙列席。
少帝更是後知後覺。宮外究竟是多麼劍拔弩張之場麵,被二戚輕描淡寫,一筆帶過。自黃門勢衰,黨人臨朝,二戚爭權。另有何人敢向少帝添油加醋,通風報信。
李肅之言,不無事理。然,誠如呂布所說:“人無遠慮,必有近憂”。長遠來看,何董二戚,同室操戈,自尋死路。薊王不管身在朝堂還是遠在封國,皆胸懷天下,心牽百姓。豈能坐視不睬。
“太後何不效南人民風,行‘試兒’之禮。”何苗有備而來。
即開府議。
本日發起,又遭采納。何車騎憤激而歸。
自上巳節遇襲,二戚便撕破臉。驚聞薊王不辭而彆,更有恃無恐。
“臣,何苗,拜見太後。”
何苗大喜:“願聞其詳。”
黃門附內而生。肅除黃門,便即是斷帝王虎倀,除帝王耳目。一言蔽之,外戚與黃門之爭,乃限定皇權之爭。
董太皇,本已遷出簾外。待董重遇襲,從眾皆亡,單車逃回。衡量再三,垂簾必不能撤。遂又藉口斷上巳懸案,再行入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