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允惡極:“啖人賊子,我必誅之!”
略作考慮,劉備考慮言道:“利弊參半。”
“忠奸莫辨也。”王允又答。
薊王娶長母之妻,足見一斑。國中多少年長吏,亦一脈相承。
隻取年限為繩,弊端自生。差之毫厘,謬以千裡。更何況,百石少吏,乃吏治之根底。若根底廢弛,乃至吏治無存,大廈將傾。國將不國。
馬朱紫亦道:“誠如夫君所言。若練習三年,便可為備吏。恐被碌碌有為者所用。更加國中唯利是圖者所乘。如此,隻需窮儘所能,送子退學壇。不出三五載,便可坐享其利。長此以往,吏治廢弛,法紀無存。”
“足智之士也。”王允答曰。
許攸齜牙一笑:“言儘於此。”
無怪凡有表裡諸事不決,薊王首問儒宗。正因儒宗,相容幷蓄,從不以偏概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