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我主,光融天下,明以照奸。何為明?日月並天也。故天有日月,地有陰陽,人有善惡。練習滿三載,便可為吏。若知此舉,國人必窮儘所能,入太學壇。五帝之學,諸學皆廢,與國有利乃其一。諸多恭維結黨之輩乘機混入,吏治放濫乃其二也。吏治放濫,國政無存,倒行逆施,亡國之禍乃其三矣。”鄭玄答曰。

“夫君覺得如何?”士朱紫笑問。

王允一聲嘲笑:“尚書令明哲保身,我輩不及!”

何為明主,知微見著。

待批奏畢。士朱紫有感而發:“夫君取賢用能,多不以時歲論處。”

二人聞聲轉頭,恰是尚書令許攸。

桓典答曰:“魚梁台擺設重兵,苦無人手,如何施為?”

“何禮如此慎重。”王允問道。

荊州牧劉表,青州刺史劉岱,揚州刺史劉繇,徐州刺史陶謙,遣使進獻。不但補足積年所缺,於中署還另有奉獻。聖心大悅。

稍後,博士雙祭酒服虔,求問儒宗鄭玄。

董太師龍行虎步,拾級而上。

詔封,劉表為前將軍、假節、封成武侯。陶謙拜左將軍、徐州牧,封溧陽侯。加授劉繇為揚州牧、右將軍。加授劉岱為青州牧、後將軍。

“兼聽則明,偏信則闇”。薊王向來如此。

“再議。”慎重起見,劉備臨時擱置。待機會成熟,再開朝議。

俗謂“繩之以法”。法,天下之平也。若無國法,如何明斷是非、明辨善惡。近似入太學滿三載,便可主動晉升備吏。坐享其成,絕非薊王所願。

許攸齜牙一笑:“言儘於此。”

許攸言道:“既有為,當慎言。恐隔牆有耳。反遭殺身之禍。”

“本來如此!”服虔幡然覺悟:“我隻觀其利,未見其害也。”

選吏之首要,薊王焉能不知。

洛陽,南宮,玉堂殿。

薊王言道:“年事堆集,當然首要。然資質絕倫,亦不成或缺。吏治乃國政之基石。常聞‘千裡之堤,潰於蟻穴’。凡舉新措,必謹慎以待。斷不成等閒視之。若開備吏之口,恐成潰堤之穴也。不成不防。”

“速登台,且莫誤了朝會。”王允似有未儘之言。

“夫君明見。”眾美佩服。

“所謂‘牽一髮而動滿身’。不成將國之命脈,繫於退學測驗一途。”薊王言道。

“足智之士也。”王允答曰。

“若為朝堂所用,董卓之流,有何懼哉。”桓典歎道。

略作考慮,劉備考慮言道:“利弊參半。”

Tip:拒接垃圾,隻做精品。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。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