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言蔽之。熙熙攘攘,利來利往;報酬財死,鳥為食亡。
看似煩瑣,刀刀割肉。然所謂“魚與熊掌,不成得兼”。舍魚而取熊掌,棄取有道也。
因而,一傳十,十傳百。漸成簇擁之勢。
編戶齊民,乃薊人統統便當之底子。若為薊人,必先編戶。編戶以後,方能開設賬戶。得五家作保,並存入一筆不菲保金。方可入市舶寺,買賣所,販購寄艙劵、寄田券。
世之明主,莫過夫君。
薊國長粒粳米,販運四海。更商定俗成,將薊鈔廣輸天下。乾支海市所至,必有貲庫官船到達。隻需五家船商作保,便可開設賬戶。賬戶如診籍,乃身份認證。貲庫兼有質舍服從,可抵押金玉重器,等價兌換薊鈔。便是本地特產,亦可依時價抵押。過期不還,擇轉賣市中船商。便是四時鮮果,海貨魚鮮亦無妨。海市工船,可當場做服從脯魚乾。工費需另算。時下保鮮,不過烘乾脫水、蜜漬、鹽漬。鮮果蜜漬,魚肉鹽漬。會聚於薊式構造船內,何其便當。
先前苦於,少蜜寡鹽。現在薊國養蜂大成,鹽府廣辟鹽田。蜜、鹽,皆不缺。滋長鮮物儲藏。牽風探海,兩大海捕利器,大行其道。海貨產量大增。醃製後,廣輸漠北,西域。極西之地,悠遠綠洲,亦聞海味。
究其啟事。農耕,特彆是成建製,大範圍的農作。時下唯我大漢,能夠世代因循,傳承四百年。持續穩定產出。並能夠預期。正如薊王授米,島夷順服。環顧四野,原始部落,多刀工火種,茹毛飲血。便有少量農作,亦因天災天災,而不成持續。充饑尚不能足,如何發賣彆人。故豐衣足食,實在很簡樸:豐至釀酒,糜至外販。
以上各種,皆由市吏代為籌辦。隻需坐享其成,無需親力親為。特彆所囤田宅,皆時價賣出。所得薊鈔,如數存入賬戶。各項出入,一目瞭然。
舊幣蕭瑟閉幕,新鈔粉墨退場。
所謂秋高送爽。晚稻收割骨氣,北地少有雨水。便有累日陰雨,薊國亦有烘乾塔,可不借日曬,烘乾新穀。總之,為一季稻作,顆粒歸倉。薊國高低,無所不消其極。
豐年多禾。
若為薊人,需擁《薊法》。《二十等爵》、《圩田製》等,諸多法規律令,皆需遵循。首當其衝,戶田一頃,戶宅一座。多餘田宅,若無族親宗人豆割。則由薊國貲庫,以時價收歸官田,官宅。《薊法》:“五大夫一妻二妾,公士一妻一妾”。家中豢養,豔婢舞姬,蒼頭監奴,亦需斥逐。舞姬入籍樂府,豔婢收為官婢。蒼頭監奴,皆重編入戶。牲口家財,照實上報,照章征稅。林林總總,不一而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