郭芝見狀,撫掌笑道:“沙壘、金州二港,終得其令矣。”
門前老者聞聲回望,這便反問:“來者但是季瑜。”
“喏。”郭芝領命。
“多年前,老朽與令尊,瞭解於亭下酒壚。數麵之緣,頗多相契。知故交去世,特來祭拜。”老者言道。
千裡國土,二十七縣不過二十七令。二十七縣,不過二十七港。港令秩比千石。月穀八十斛,年九百六十石。另賜民爵十二等之“左更”,歲俸六百石。授田七十八頃,授地七十八宅。
禮畢,請入廬中。
董班,南陽宛人,字季瑜。少遊太學,同師事李固。
“恰是董班。”巷口老者,年過六旬,鬚髮皆白。
南陽,林慮山,正陽亭。
“而是聯絡天下黨人。”郭亮一語驚醒夢中人:“樸重廢放,邪枉熾結。海內希風之流,遂共相標榜,指天下名流,為之稱呼。上曰‘三君’,次曰‘八俊’,次曰‘八顧’,次曰‘八及’,次曰‘八廚’,猶古之“八元”、“八凱”也。竇武、劉淑、陳蕃為‘三君’。君者,言一世之所宗也。李膺、荀翌、杜密、王暢、劉祐、魏朗、趙典、朱寓為‘八俊’。俊者,言人之英也。郭林宗、宗慈、巴肅、夏馥、範滂、尹勳、蔡衍、羊陟為‘八顧’。顧者,言能以德行惹人者也。張儉、岑晊、劉表、陳翔、孔昱、苑康、檀敷、翟超為‘八及’。及者,言其能導人追宗者也。度尚、張邈、王芬、劉儒、胡毋班、秦周、蕃響、王章為‘八廚’。廚者,言能以財救人者也(注①)。”
時順帝崩,太尉李固,因被梁太後倚重,而受大將軍梁冀所忌。待質帝崩,李固據理力圖,不肯立劉誌為(桓)帝,梁冀惱羞成怒,枉殺李固。暴屍於洛陽城北夏門亭外。並下酷令:凡有哭喪者,嚴懲不貸。卻有李固弟子郭亮、董班,哭屍守喪十餘日。夏門亭長感其義行,視而不見。梁太後聞而憐之,乃許二人護柩歸葬。二人由此顯名,三公並辟。然二人隱身,莫知所歸。
“扶餘、挹婁,沃沮、高句麗,皆有民舉家南下。遝氏、金州二縣,當妥當安設。”薊王又道。
劉備遂將四方館書報,遍示世人:“傳令,沙壘改沙州,與金州一併,交由二人掌管。”
薊國高薪養廉,天下皆知。
二十等爵之第九等,號“大夫之尊”的五大夫以上,為高爵。除“本家得免役”外,授田從五大夫的二十五頃,暴增至十等“左庶長”之七十四頃。授地亦從二十五宅,暴增至七十四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