耿雍和崔鈞卻麵露迷惑。先前少主複爵亭侯,亦有車隊。現在擢升鄉侯,為何隻來寥寥一車數騎?

安紮在西林邑的山蠻、水匪家眷,與烏桓多有爭鬥。不過是踩踏牧草,偷食牛羊,諸如此類。劉備讓麾下刺奸賊捕嚴加查處。鞭撻、棒打,賠錢賠罪不提。周泰、蔣欽臉上無光,更是親領精兵日夜巡查,收斂親族,恐怕動亂產生。

若能久居淮泗,蠻漢或無需百年,便可融成一家。隻可惜……

涿縣西北有西鄉侯國,今漢初撤,併入涿縣。涿縣東北有陽鄉侯國,本朝亦被撤,併入方城縣。現在兩地皆不是縣城,隻是鄉邑。不出不測,劉備必是西鄉和陽鄉二侯,擇其一。侯國就不想了。今漢少有封國者。

恩師急著要走,乃因:由蔡邕、李巡等人建議的訂正儒學典範冊本的建議,獲得朝廷批準。春,三月便以雕鏤石碑的情勢,立在太學門口。“碑始立,其觀視及摹寫者車乘日千餘兩,填塞街陌。”史稱“熹平石經”或“太學石經”。如此大事,豈能不去。早在年初恩師主動上書,毛遂自薦。不料卻被朝廷委以重擔,南下平亂。

見兒無恙,母親終究放下心來。兒行千裡母擔憂。劉備雖時有手劄,母親卻仍牽腸掛肚。恐怕出半分的差池。

舫舟剛入清溪,就聞十裡稻香。

現在見他班師,怎能不喜出望外。

蠻荒之地,又令天下人寒心。再說,劉備本是涿縣陸城亭侯,分封必不會間隔太遠……

劉備謝過不提。

劉備笑著,不急。

前次崔廷尉來信說,平亂後一併封賞。今已卸甲歸鄉,聖旨仍遲遲未到。

樓桑高低,包含學壇幾位大儒,皆是如此猜想。

劉備乃是亭侯,並無官職。隨時能走。將城防軍務皆交由郡都尉和郡國守軍,這便打包輜重,擇日拔營出發。

見周泰還為那成分裂甲冑可惜,韓猛這便笑道:歸去論功行賞,少主必賞你一套樓桑兵甲。

來時千人百乘。走時扶老攜幼,數萬之眾。正如劉備所言,他要把兵士家人,皆遷入樓桑。郡中父老、大小官吏相送十裡。陶縣令長揖送彆,久久未曾起家。

話說。自前漢起,坐法失侯、坐酎金失侯、無嗣國除的太多。再想封侯,卻難上加難。時下,因軍功封侯者,孫堅的烏程侯算是一個。烏程是縣侯。劉備的功績或不敷與多次平叛,先隨張溫征討邊章、韓遂兵變,後隨朱儁征討黃巾,立下汗馬功績,被朝廷封為長沙太守、烏程侯的孫堅媲美。

Tip:拒接垃圾,隻做精品。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。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