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如此,甚好。”曹操欣然點頭。
“分糧誘敵之計,何人所出?”賓主落座,衛茲起家問道。
陳宮與曹操相視而笑:“統統,皆不出子許所料。征集船隻,乃真假之計也。正欲陳兵擺佈,引而不發。令黑山不戰自潰。”
衛茲坦誠相告:“明公雖出夏侯氏,倒是‘寺人以後’。自幼‘負俗之譏’,為名流黨人所不齒。正因美玉微瑕,故能以己度人,唯纔是舉。容小過,而全大義。”
曹操暢快大笑。鬱結胸口的悶氣,竟一掃而空。衛茲忠告順耳,卻不啻當頭棒喝,令曹操正視己心。尺有所短,寸有所長。知己知彼,方能百戰百勝。孟德已“知己”也。
“賊心已死。”曹操幡然覺悟。先前,大量信徒被大賢能師鼓勵,起兵謀反。屢戰屢敗,情勢急轉。大賢能師三兄弟,亦慘遭殛斃。白波、黑山,曇花一現,又接踵被滅。此時已知,謀反畢竟有望。為下半生早做籌算,亦是人之常情。
陳宮笑道:“恭喜明公,天下英才,半數待入彀中。”
“若如此,黑山餘眾,何不北上投奔薊王。反要投我帳下。”曹操再問。
《三國誌·魏書·武帝紀》注引《曹瞞傳》:“(曹)嵩,夏侯氏之子,夏侯惇之叔父。太祖(曹操)於惇從父兄弟。”然孟德自父嵩,便已過繼給大寺人曹騰為養子,因改姓曹。自當分數二家。二報酬避嫌,故稱表字。暗裡無人,才以兄弟相稱。正如此時,一馬之隔。
待笑罷。曹操遂看帳內心腹:“玄德用人,德才並舉。孟德用人,唯纔是舉。”
“乃我新募長史陳宮,陳公台。”曹操答曰。
曹操一一先容。知衛茲傾儘產業,資以軍用。陳宮肅容施禮:“公子高義。”
“公然如此。所謂‘狗急驀牆’。為防黑山鋌而走險,亦防一朝崩盤,潰成小股賊眾,悠長成害。何不收為己用,一勞永逸,除儘後患。”衛茲再出奇謀。
衛茲遂以直言相告:“薊王忠義分身,恪守道義,有禮有節。為人辦事,將兵治國,儘善儘美,無可指責。所謂瑕不掩瑜,人間又能有幾人,如薊王這般完美無瑕。聽聞,白波四將投奔薊王時,有宿賊數萬,不肯跟班。隻因慮及揹負累累性命,薊王斷不能相容。故投幷州牧董卓帳下,保全性命。竊覺得,黑山餘眾,之以是望風而逃,或亦是此因。”
無庸置疑。夏侯兄弟,皆忠義之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