鄭玄聞其說《春秋》事,大為讚美。時(鄭)玄注《左傳》未畢,遂以注稿相贈。虔用心致誌,曆經寒暑,終撰成《春秋左氏傳解》。
服虔眸中憂思一閃而過:“實不相瞞。此去,亦為避禍也。”
隻需斬其毒首。黃巾餘孽,自會土崩崩潰,各個擊破。
“黃巾餘孽。”孫堅脫口而出。
舍中佐吏,倉猝上前:“見過先生。”
朝廷表裡似與黃巾餘孽,相向而行。基於此假象,便會得出一個謬論:朝中有人暗通黃巾。
“中間何人也?”儒士疑問。
聞此言,孫堅虎目微睜。
今屬河南尹治下。
袁術聞聲笑道:“不請自來,曹孟德。”
換言之,神上宗師,嘔心瀝血,智計百出。所求,便是“天下大亂”。如此,方能渾水摸魚,火中取栗。
見孫堅虎目寒光,服虔旋即覺悟:“校尉欲討賊乎。”
“非也。”服虔笑答:“此去,隻為拜訪鄭公。”
引服虔落座,何苗笑問:“先生此去薊國,欲登頂黃金闕乎。”
服虔答曰:“不瞞使君。滎陽群盜堆積,暗潮湧動。不出二年,當有大亂。”
擒賊擒王。
“不敢,不敢。”服虔回拜。
服虔低聲答曰:“諸位可曾聽聞‘神上使’之名乎。”
竟與曹操、孫堅,不期而遇。
難不成,大漢當真與反賊沆瀣一氣。
微微傲視,坐立不安之何苗。孫堅抱拳相問:“敢問先生,動靜從何而來。”
何如。薊王劉備卻不為所動,傳檄天下,輕鬆化解一場大亂。
本日時勢之以是波橘雲詭,實在有一個假象。
曹操又舉薦孫堅,與其瞭解。待重新落座。何苗笑道:“先生此去薊國,必回禮遇。薊王亦當重用。”
一言蔽之。神上宗師早已篤定,天下大亂,亦是劉備所願。今漢親疏有彆。已現真龍之姿的劉備,若要三興炎漢,唯有仿兩漢之交,光武舊例。再出王莽,苛虐天下。自上而下,將舊有次序悉數突破。當時,薊王振臂一呼,再定江山。
實則不然。
城外,都亭。日上三竿,便有一白衣儒士,輕身入內。
儒士舉目相望。見一行人等,雖著布衣,卻難掩貴氣。這便近前施禮:“滎陽服虔,見過諸位。”
曹操亦點頭:“南陽黃巾首級張曼成。率眾在南陽起兵,自稱‘神上使’。斬南陽太守褚貢,占宛城百日。後被新任南陽太守秦頡擊潰。張曼成不知所終,傳聞已死於亂軍當中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