熬成孤家寡人,更加顯得親情,彌足貴重。大將軍何進、車騎將軍何苗,能四時入宮拜見,何太後亦多欣喜。
“麒麟乃仁獸也。相傳孔子將生之夕,有麒麟吐玉書於其家,上寫‘水精之子孫,衰周而素王’。”大將軍何進,今為宿臣,豈是不學無術之何苗可比:“漢以火興。臣竊覺得,太後腹中麒麟子,遠非素王可比。”
沅水中遊,沅陵至辰陽;沅水上遊,辰陽至黔陽,逆上鐔成水路,全線疏浚。海市良匠正儘力督造“構造懸樓”,牽舟帶路。樓內士卒佐吏,皆當場招募,附屬於水衡都尉。領薪俸百石至二百石不等。撤除搭乘過往船隻,另有公船按期來回酉口,接送輪休。報酬在五溪人中,首屈一指。
島夷不例外,蠻夷亦不例外。
倭人列島,不急攻占。先將築紫島收歸王化不遲。
涓滴成海,眾木成林。薊國風景,正潛移默化,影響天下。
督造博多港城時,大量倭人被雇傭。與薊國工匠,同吃同住,同工同勞,多數已能傳聞幽州漢話。漢字雖難,終歸勤能補拙。如前所說,人類之以是被視作萬物之靈。正因天生慧根。即便如時下倭人,刀耕火種,刳木為舟,以物易物,結繩記事。身長不過六尺,心智好像小童……林林總總,不一而足。然卻皆具有與凡人無異之學習才氣。構造諸器、營建技藝,生而後熟,熟能生巧。
“二位兄長免禮。”簾後何太後,笑容可掬。
薊國貌似,四平八穩,不疾不徐。然凡舶入薊國風景之地,皆經翻天覆地之劇變。得大漢注火,敏捷野蠻。
邪馬台(yé mǎ tái)國,博多港,漸與薊國港津無異。衣食住行,好惡時髦,皆與薊人比同。女王那美,遂求賜國名。因立都城於築紫島(九州島)邪馬台地,故劉備親賜國名為“築紫國”。邪馬台地改稱“福岡”。以此類推,倭女王又將三十餘從屬國,自行改名:築前、築後,豐前、豐後,肥前、肥後,壹岐、對馬,諸如此類。
凡水衡都尉所轄,皆搬家酉口,正儘力督造中的酉津城。待酉津城與山上都尉城,連成一體。當為雄城一座。海市來往,互通有無。以此城為據點,漢化不竭向周邊輻射。五溪蠻人融入薊國,指日可待。
“拜見太後。”何氏兄弟,雙雙施禮。二人皆封萬戶侯,手握重兵,位極人臣。可謂何太後左膀右臂。
“太後無恙否。”起家後,大兄何進言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