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何況,另有“北有薊,莫縱韁”,阻胡人南下,為關東樊籬。
二十萬高句麗民,分批離營,拖家帶口,遷往海陽、臨渝二縣。二縣各有本地漢民萬餘。高句麗民到達後,先入駐甕城營地。待新家造好,再分批遷入,與漢人毗鄰而居。久而久之,自當向化。
常聞,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
洛陽朝堂,亦出新令。
時至本日。薊國西枕太行,東踏碧波。橫亙在幽冀之間。東西千裡,南北六百裡的這片泥濘濕地,胡虜望而卻步,如何能縱馬馳騁。
之以是稱為黑山。正因來源龐大,各州皆有流民裹挾入夥。想要以籍貫來辨彆,幾無能夠。因而便統稱為黑山眾。
荀攸答曰:叔父有一語,轉問主公,“黃巾之亂,勝負如何?”
書到潁川,音信全無。黃巾亂時,荀氏一門或遁入深山,或辟禍他鄉。流浪失所,親眷多有亡故。幸虧荀攸將家門後輩,行學薊國太學壇。這才免於兵災。
今漢鼎祚將儘。薊國冉冉初升。能三興炎漢者,何必多此一問。繼陳寔“一門搶先”,鄭玄“桃李滿門”。左丞荀攸,亦從洛陽來書。儘舉家門賢能。
合法薊國一如既往,大興土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