待輕舟抵岸。舟上墉宮玉女,紛繁下拜,口吐蓮花:“恭迎王母”。

何後本欲食輒收其核,後偷種之。一想“中夏地薄,種之不生”,乃止。

“速去抱來。”何太後不疑有他。

王母腳踩荷葉,步步生蓮。騰空飛渡,降落殿前。

聞此語,何太後險喜極而泣。

此船,儉樸無華,渾然天成。彷彿秋葉浮於水。前曲後翹,好似龍頭鳳尾。四周輕紗縹緲,廬內模糊端坐一人。恰是王母真身。

“諸位免禮。”王母仙音入耳,陰陽莫辨:“客隨主便。太後請上座。”

“既有仙緣。豈能令麟子白手而還。”玉指往案上金樽一點,美酒躍出。化成粒粒走盤珠,灑落桌案。懸腕繞指,走盤珠竟自行穿針引線,連成珠串。飛入繈褓,套在麟子頸間。此物名曰“項圈”。時為西王母獨占,中夏尚無此俗。

王母上殿,西席東坐。有人膽小窺視,果見王母“著黃金褡襡,文采光鮮,光儀淑穆。帶靈飛大綬,腰佩分景之劍,頭上太華髻,戴太真晨嬰之冠,履玄璚鳳文之舄(鞋)。視之可年三十許,修短得中,天姿掩藹,容顏絕世,真靈人也。”

語出西王母之口,自萬無一失。

“長命珠,不成摘。”西王母又用指尖蘸樽中美酒,塗抹麟子雙唇:“豈開金口,不成食言。”

仙船劃過,清波泛動。自先帝崩後,園內無人打理,多已殘落的“夜舒荷”,竟分波破浪,叢叢高升。先帝年間,渠中所植荷花,蓮大如蓋,高一丈餘,荷葉夜舒晝卷,一莖有四蓮叢生,故名“夜舒荷”。因每當月升後,荷葉才伸展,故又稱“望舒荷”。

王母答曰:“夫欲修身,先營其氣。所謂行“益、易之道”。“益”者益精;“易”者易形。能益能易,名上仙籍;不益不易,不離死厄。行益易者,謂常思“靈寶”也。“靈”者神也;“寶”者精也。宜當愛精握固,閉氣吞液,氣化為血,血化為精,精化為神,神化為液,液化為骨……”

席間,何太後求問修身攝生之術。

“求之不得!”太後大喜。

長樂宮,本是先帝西園改建。百姓雖不得入內,然園外早已人隱士海,萬人空巷。洛陽城百姓齊聚,皆為一睹王母仙容。沾一沾崑崙仙氣。

西王母眸中神光,一閃而逝:“聞先帝造四百尺千秋觀,於阿亭道。觀內香火鼎盛,各門神仙居住。不知,可有崑崙墉宮一席之地。”

Tip:拒接垃圾,隻做精品。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。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