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禍得福。被陰修保舉薊王劈麵。

五尹以後,再出三守。

“海陽縣,濱海有一漁家避風島,俗稱‘沙壘甸(曹妃甸)’,將作館已遣匠師登島探過,海水不淤不凍,水產敷裕,島上已打出澄淨水井,可為深水良港。”劉備再問:“待十萬高句麗民遷入,可增築‘沙壘港’。此大興之地,又當授予何人。”

王連,字文儀,亦是南陽人。史稱其“識人有術,知人善任”。先主入蜀,起兵葭萌,揮軍南下,王連閉門不降。先主以其守義,故不逼迫,繞城而過。後入麾下效力,所治皆有政績。累遷司鹽校尉,掌鹽鐵運營調劑,為國贏利甚豐。

“章武遠洋,富有漁鹽之利。又當授予何人。”待何顒就坐,劉備再問。

“先生請起。”未及賜座,劉備便問道:“日月逝矣,歲不我與。值用人之際,可願退隱鄙國。”

“固所願也,不敢請耳。”何顒拜曰。

“人在那邊?”劉備忙問。

樓桑令郭芝,起家奏對:“臣在。”

聽聞是江夏八俊之岑公孝。營官不敢怠慢,倉猝通稟上官。陰修因此曉得。見無雙名流險被摧折致死,一時涕泗橫流。送入國醫館悉心診治,陰修衣不解帶,奉侍擺佈,終轉危為安。不忍見英才折損,這才大膽在主公劈麵,三舉鄉黨。

“臣,敢不從命!”郭芝伏地領命。

“國相何故知之?”陰修反問。

“臣,舉一人。”恰是現任酈城令,南陽陰修。年前,新野陰修與宛縣吳循,結伴北上。同入四方館,皆登六層樓。吳循拜大利令,陰修拜酈城令。就任以來,很有建立。

“臣,再舉同親王連。”陰修奏曰。

“回稟主公,何伯求替友父報仇後,攜老友虞峻,北上治病。正客居樓桑。”陰修奏曰。同為南陽人氏,便是所謂鄉黨。既北上治病,事關性命,必投帖乞助。陰修遂送入國醫館,由華大夫親診。終撿回一條性命。本已病癒,正欲南歸,卻因風雪滯留。

不久,便有南陽名流,翩但是至。儒服高冠,登殿相見:“拜見薊王。”

何顒(yóng),字伯求。海內名流,南陽襄村夫。二次黨錮時被寺人誣告,流亡汝南境內。恰逢朋友虞偉高,父仇未報,沉痾將死。何顒看望時,偉高哭訴。何顒因而替友報仇。取仇敵首級,祭於虞父墳前。

另有樓桑、柳縣、章武、海陽、臨渝,五地大位空懸。

“臣,服膺。”郭芝再拜。

Tip:拒接垃圾,隻做精品。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。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