能在大庭廣眾,眾目睽睽之下,痛飲美酒,吟誦名篇。聽者皆鴻儒,圍觀無白丁。董驃騎不虛此行矣。
**笑道:“請董驃騎改誦之。”
見董太皇不語。竇太皇亦笑言:“杜康與鬆泉釀相仿。盧司空,能飲一石。”
黨人七子,無可遁藏。
遂心領神會:“象九野二十八宿也!”
“‘天有九野,地有九州’。”竇太皇,欣然笑道:“敢與**同台者,當可象一宿也。”
宗室外戚,相互謙讓。
二十八宿,自西向東:東方蒼龍七宿(角、亢、氐、房、心、尾、箕);北方玄武七宿(鬥、牛、女、虛、危、室、壁);西方白虎七宿(奎、婁、胃、昴、畢、觜、參);南邊朱雀七宿(井、鬼、柳、星、張、翼、軫)。
曹操心領神會:“少府之意,吟山不露山,誦水不顯水。句中無‘山川’二字,便是‘寄情於山川’。”
見董重、何苗,被勳貴合力推出前台。少帝不由笑道:“卻不知,杜康比翠玉美酒如何?若三杯既倒,董驃騎並何車騎,恐難久持。需防出錯落水。”
“可也。”**欣然點頭。
百官行列,袁紹、曹操等,皆當選玄武七宿。名流高士,強手如雲,自不消說。
“稷山棗”,舊稱“晉棗”,亦作“絳棗”。因稷山位於河東,故今又俗稱“河東棗”或“安邑棗”。
“承讓,承讓。”能將《歸田賦》,有模有樣,吟誦大半。阪上董太皇,與有榮焉。雖不謹慎露山,亦足可稱道。
引一乾人等,紛繁起家瞭望。
趁長輩歡飲,家中少年,三五成群,結伴而出。與彆家“窈窕淑女”,並“立水涯”。“輕風掩壒,纖榖低徊,蘭蘇肹?,打動情魂”。
阪上行營。劉平代薊王,陪坐側席。捧杯在手,俯瞰荷葉流觴,蜿蜒而下。被人順手撈起,痛飲美酒,吟誦名篇。不由暗自皺眉。
“露山矣!”便有人高呼。
“好酒量!”便有人號令。
水邊忽起嘩然。
盧司空,居百官首席:“妙哉。”
七人比七宿。共組四象。合計二十八人,象二十八宿。便是坐榻方位,亦與之相合。
董重心領神會。遂將張衡名篇,倒背如流:“仰飛纖繳,俯釣長流。觸矢而斃,貪餌吞鉤。落雲間之逸禽,懸淵沉之鯊鰡......”
“如此,二位將軍,或可撐過一巡。”少帝終是放心。
與三五好酒,席地而坐。飲美酒好菜,賞曲水流觴。風雅之行,莫過如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