待世人儘數離帳,襄楷又私語道:“滎陽義兵,隻是其一。豫州大地,黃巾餘眾,依山下寨,星羅棋佈。汝南、潁川黃巾何儀、劉辟、黃邵、何曼等,眾各數萬。諸如九江雷薄、陳蘭,荊州長沙區星、零陵觀鵠等,本地豪帥,皆可引為助力。今後海闊從魚躍,天空任鳥飛。何必死守黑山。”
“依先生之意,黑山軍當南下安身。”張燕已會其意。
不出數日,黑山精銳儘出。隻剩南太行四徑,老弱殘兵。
見他如此篤定,張燕終道破心聲:“先前受命謀刺先帝。今又令我等渡河下寨。敢問先生,神宗此舉,所為何來?”
“我等願隨渠帥南下滎陽!”餘下彆帥,紛繁起家。卻無一人願隨於毒東去攻略東郡。比起背山遠洋,與薊國一衣帶水的青徐,豫州黃巾餘孽各處。此去滎陽策應義兵起事,即便事有不濟,亦可向南逃竄。與潁川、汝南黃巾餘部歸併。隻需闊彆薊國,統統皆好。再者說來,跟從大頭領,自當萬無一失。可大概率存活。至於太行南四徑,數十萬老幼。眼下,實有力顧及。
“如此,且各自回營,辦理行裝,本日解纜。”張燕一聲令下。
本覺得必是場攻堅血戰。豈料雄師一至,望風而降。
屋內之人,隻穿薄衣,正單獨對弈。
“恰是如此。”襄楷一語中的:“神宗言道:董卓、曹操、袁紹、袁術、孫堅,皆有梟雄之姿。或可一用。”
世人聞聲轉頭,恰是名不見經傳的彆帥陶升。
黃巾亂後,群盜蜂起,賊反不竭。天下逆賊,或多或少,皆與黃巾餘孽,脫不了乾係。換言之,或可將漢末至三國,稱之為“黃巾前期”。
一處隱蔽之所。屋外群芳吐蕊,繁花似錦。枝頭雲雀齊鳴,美如畫境。
萬事皆備。
“自是為我輩中人,天下萬民。”襄楷肅容答道。
冀州民氣初定,不宜輕動。
彆帥陶升,據險而守。五今後,與一眾彆帥五花大綁,出營投誠。
待風雪稍息。薊王數路雄師並起。薊國四校,各領麾下精兵,攻入南四徑。劉備自領中軍,直搗黃龍。
張燕悄悄點頭:“神宗,果欲責備國大亂乎。”
此時現在。
“賢弟高義。”張燕心中一暖:“如此,四徑數十萬老幼之身家性命,便拜托賢弟。”
大難臨頭各自飛。伉儷尚且如此,更何況無血親。自求多福吧。
冀州自州牧以降,皆唯薊王劉備馬首是瞻。薊王如此安排,自當全無貳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