濃煙蔽日,百裡可見。

此事,共出典故二則:“假道滅虢”與“馬齒徒增”。

“唉……”宋建一聲長歎:“戰不能戰,逃不能逃。如此,便將我五花大綁,同上隴山,負荊請罪。”

危急關頭。熱鍋螞蟻般亂竄的三十五部渠帥,便又集合到宋建大營。問計破敵之策。

不費吹灰之力,蕩平雜羌。隴右今後,再無人敢謀薊王之逆。

“背腹受敵,走投無路。”眾皆哭訴。

“這……”眾豪帥相互看過,遂咬牙下拜:“謝將軍……捨命相救!”

“鐘羌與薊王攀親,自當甘為差遣。”在坐有人恨聲道:“我族敗類!”

不料卻反中誘敵深切之計。

春秋時,晉獻公一心想兼併虢國,卻苦於無路可達。大夫荀息諫言,何不消駿馬與美玉,向虞國借道。晉獻公忍痛割愛,拿出駿馬、美玉,向虞國借來門路。晉國輕而易舉,滅了虢國。此時,荀息又諫言,何不乘勝反戈一擊,再滅虞國。奪回美玉、駿馬。因而一戰滅二國。戰後,“荀息牽馬操璧而前曰:‘璧則猶是也,而馬齒加長矣。’”

便在眾渠帥滿頭霧水之際,宋建躬身答道:“臣,幸不辱命。”

此,亦是期間之風采。

雜羌傾巢而出。隴右大地,萬馬奔騰。雜羌高低皆知,薊王中調虎離山之計:領兵入關中,追逐句就種羌。卻不知何時得歸。機會稍縱即逝,不敢涓滴擔擱。儘掠沿途幕府虎帳輜重,一起輕騎冒進。

至此,無雙連環,或可宣佈結束。

謂雜羌者,便是所謂“彆種”。

“且收攏部族,各自罷兵回營。切勿觸怒薊王,悔之晚矣。”任務達成,宋建不由暗出一口濁氣。

數今後。宋建領三十五部雜羌,同登大震關首,負荊請罪。

薊國謀主,巧設連環。冒充逞強,誘敵深切。奇兵儘出,一戰而勝。便是所謂“賣了個馬腳”。連環計的精華亦在於此。不到最後,不知勝負。更窺不破戰局也。

圍城羌騎悉知,倉惶而退。連天加夜,馳援老寨。又接連遇伏,人馬折損無數。不等返鄉,便半道折戟,主帥為流矢所殺,殘兵一鬨而散。此時方知,幕府將校,並無遠遁。

“西域聯軍與護羌校尉部,兵出數路,攻入河湟老寨。家中長幼,無數牛羊,皆被掠走。又一把火,燒儘老寨。標兵已去看過,當真瓦礫無存,雞犬不留。嗚嗚嗚……”便有豪帥泣聲答道。

因無人曉得。薊國謀主是否仍有奇謀,伏於身側。

Tip:拒接垃圾,隻做精品。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。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