又見遊麟號船麵,沙摩柯等人,亦興高采烈,指手畫腳。這才神采稍霽。
“乃受薊王所托,特來為都尉舉薦蠻王。”曹寅素與刺史王叡反麵。隻因其恪守武陵,不聽王叡號令。刺史多次揚言,要殺曹寅。且武陵郡治臨沅與荊州州治漢壽,近在天涯,恐為其所害。恰逢沅陵縣長,因蠻亂棄官,故曹寅逆沅水而上,名為代政,實則居住沅陵以辟禍。
“此文何解?”周暉請教。
低聲說了句蠻語,五部精夫,遂領命而去。
窺一斑而知全豹。
“禹疏九河,而注諸海。”郭嘉一語中的:“因勢利導,霸道治國。”
商家各個笑容相迎。便是東胡保護,亦喜氣洋洋。
“府君當知。某此來,乃為疏浚水路,興建港津。”周暉抱拳道:“若能逆入前漢舊縣,五溪蠻區。與蠻人互市,當大有裨益。”
一言蔽之。時下漢人的“機(關)器思惟”與後代皇朝的“人力思惟”,不成同日而語。
然薊國良匠,卻依甕子洞之平崖、獅子崖、走船溪、腰眼溪、長灣頭以及上虎子磯、下虎子磯與沙灣等,各處峭壁,上建懸樓。設水力、畜力雙路構造,排設懸臂鋼索,牽引舟船。
縣中百姓,馳驅相告。山賊水匪,驚駭至極。
一言蔽之,戰役生長纔是硬核。
沙摩柯所言,“水臨峭壁,無從坐灘”,乃指甕子洞,沅水河段。
簡樸。
臨沅;漢壽(原‘索縣’)陽嘉三年(134年)改名,為刺史治;孱陵;零陽;充縣;沅陵,先有壺頭;辰陽;酉陽;遷陵;鐔成;沅南,建武二十六年(50年)置;作唐,分前漢孱陵縣置。計十二縣。郡治臨沅。
“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。”郭嘉歎道:“先前讀此句,本覺得孟子所言,乃指德化萬民。現在方知,‘得道多助,失道寡助’之真意。”
沅水下流,先行通航。沅陵自辰陽中遊河段,正抓緊施工。無礙行船。經停一日,遊麟號帆竿如林,(騾)馬力全開,海市船肆,列隊厥後,緩緩逆進。超出激流,而後乘風破浪,到達沅陵縣,泊於北門津渡。
平凡人等,耿雍稱其為:“彼有其具。”
“楚之水大於洞庭,而險於辰河,河之源發自夜郎,經數千裡抵桃源,曆武陵而下,與洞庭彙。其險與瞿塘灩澦相伯仲,而沅陵、桃源交界之間,有所謂甕子洞虎子磯者,其險尤甚,崇崖峭壁,兀立如削,為舟之所必經,既無仄徑可施牽,又無岩罅可用鉤挽,遇春夏泛漲,水高石怒,舟必停靠以俟其平,稍觸之未有不漂流而顛覆者(注①)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