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在防備。
魚米飄香,沁民氣脾。何必酒醉,聞稻香便已自醉。
連絡後代知識,劉備又為華佗打造了血袋、吊瓶、針管、止血鉗等手術器具。公然事半功倍。
加上神醫之名廣為傳播。上行而下效。樓桑公眾紛繁趕往醫學館,習五禽戲。實在人滿為患,劉備隻好限定人數入場。如此一來,最後那批練習五禽戲的流民,竟被各城重金請去,傳授五禽戲。
水稻較少時,亦采取摜把脫粒。雙手握住稻稈底端,平放在碌碡上,持續摜摔數次,稻穀便會與禾稈分離。
見流民多孱羸,便編排了一套仿照猿、鹿、熊、虎等五種禽獸姿勢的“五禽戲”。一叫虎戲,二叫鹿戲,三叫熊戲,四叫猿戲,五叫鳥戲。仿照虎的撲動前肢、鹿的伸轉頭頸、熊的伏倒站起、猿的腳尖縱跳、鳥的展翅翱翔等。
鮮卑重耕馬,立即拉車下地。收割機割稻如飛。所過層層倒伏,皆齊根而斷。
還是那句話。隻要到了臨鄉,想死都難。
先前隻要義舍流民隨之練習。厥後劉備亦忍不住跟練。
脫粒時,以牛馬拖遝碌碡,在平鋪的稻稈上轉動。碌碡兩端鑿孔牢固軸栓,軸栓再連拉架。碌碡兩端略微向外凸起,便於轉彎。如若園地較小,碌碡可做成兩端略有差彆的錐度小圓台體,便於繞圈碾壓。
且常言此戲“亦以除疾,並利蹄足,以當導引。體有不快,起作一禽之戲,怡而汗出,因以著粉,身材簡便而欲飲食。”又勸世人“人體欲得勞動,但不當使極耳,擺盪則穀氣得消,血脈暢通,病不得生。比方戶樞,終不朽也。”
話說。君侯輕財重義,善識人,稱麒麟子。諸多先例在前,我等實不該無端生疑纔是。
百忙當中,劉備趕回臨鄉城,插手魏襲二子的滿月酒。
“也不對。”副伏羅氏亦笑。
若不然,必好言回絕。即便挽留,亦不會多待。
良醫支出頗豐。不但食俸,出診亦有診金。且君侯一視同仁。華大夫獨享雙俸,便是明證。聽聞醫學館招募學徒,臨鄉高低主動報名。一日便有千人。剔除手抖、氣弱、暈血、怯懦者,收徒數百。不出數年,這些學徒便可單獨行醫。當時,各城再建分院,可治萬民。再過數年,可治一國。何愁天下無良醫。
聽聞各種奇異醫術,臨鄉高低皆佩服。無怪食雙俸!
六百萬畝水稻,同時收割的場麵,實在是盛況空前。
常用藥材,多出自臨鄉邑民自家藥圃。今已充足儲備。流民四周乞食,多生疾患。病捨本已人滿為患。不料華佗入駐才一旬,病舍幾近空置。華佗看病不受症狀表象所惑,用藥精簡,毫不濫用。且正視防備,“治人於未病”。對於病入膏肓的患者,則不加針藥,安然相告。以少量酒服麻服散減輕病痛,令其安樂而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