臘賜不久,開年又發春賜。會旬日大朝,百官皆披新裝入殿。各個楚楚衣冠,萬象始新。
周暉,字公耀,廬江舒人。留居祖宅,未能隨宗族北上薊國。其人好來賓,雄江淮間,出入從車常百餘乘。
“前朝五溪蠻事,諸位可有所聞。”薊王居高低問。
“非也。孤欲使海市諸船,重走伏波將軍討賊線路。逆沅水而進,泊於辰陽、義陵舊港,與蠻人互通有無。”薊霸道明情意。
門下祭酒司馬徽言道:“若不舉劉景升從子居雄職,主公連舉二人治荊南,必令其顧忌。此乃權宜之計也。”
“五溪蠻區,亦如此例。”薊王高屋建瓴:“當場安設與搬家山外,雙軌並進。沿沅水及其枝津清、舞、巫、澧水等,廣建港津泊位,開鑿牽引棧道。以利行船。”
上庠令鄭玄,起家奏曰:“光武時,伏波將軍馬援,統中郎將馬成、耿舒、劉匡、孫永等,率四萬雄師征五溪蠻。據《馬援傳》所載,時有二路:‘初,軍次下雋,有兩道可入,從‘壺頭’則路近而水險;從“充”則塗夷而運遠。’耿舒主走‘充’道,馬援欲行‘壺頭’。
“此舉,乃為威懾也!”門下祭酒司馬徽笑道。
“孤,欲效隴右,表奏朝堂,新開‘護南蠻校尉’,治武陵。另表一報酬水衡都尉,主理通航建港。”
“薊國構造輪船,可逆流而進乎。”薊王又問。
說白了,此亦是好處互換。劉表即將拜荊州牧,如何能坐視薊王,圖謀荊南半壁國土。而在凡人眼中,護南蠻校尉之權重,遠非水衡都尉可比。然在薊王看來。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,水衡都尉,疏浚水路,興建港津,與蠻人互市互市,互通有無。職責,遠非護南蠻校尉可比。
“臣等,服從。”真乃我等明主也。
左國令黃承彥奏曰:“當無往倒黴。”
“通航建港,當交由何人主持。”右相耿雍奏問。
新式民用樓舡,已大範圍利用:首定龍骨,二定底板,三隔艙板,四於隔艙板與外板捆接處,旁設肋骨的“船殼造船法”。讓本來因船體佈局強度不敷,形成“船大載少”,冇法公道操縱艙室,裝運更多職員物質的薊國輪船,運力暴增。千石商船,運力暴增至五千。三千大舡,足可裝運萬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