薊王有幸得見,便是後代“巴斯馬蒂香稻”。種植悠長,米粒頎長,表麵透明,帶有濃烈之堅果香氣。且黏性低,口感乾硬,易於消化,煮成熟飯,米粒會增加二至三倍。多為湯汁拌飯。天竺人食用本地香米,不但要將飯煮至或炒至乾、硬,還需放入大量香料。如肉桂、番紅花、銀丹草(薄荷)一起煲製。
究竟所為何來。竹隅女王,必有一問。
隨吏治深切。天竺屬吏架構,亦初見端倪。明王新政,戶戶得宅一棟,美田一頃。牛馬構造器,不一而足。謂“民以食為天”。“新官上任三把火”。可謂定海神針,刹時穩定時勢。
人手充沛,諸器齊備。臨江城,江曲港,數月營建,幾近功成。連絡北天竺營城法,相互取長補短。城池扼據高崗,易守難攻。崗下江曲港,薊國良匠,仿都江堰。設分水魚嘴、飛沙堰(排沙)、寶瓶口(灌溉)。將央恰布藏布江,分紅內、外二江。內江泊船、灌溉,外江分洪、飛行。另設飛沙堰,溢流排沙。
山南諸國,皆以竹隅女王,馬首是瞻。薊王此行,當不成免。
聞竹隅女王,玉清神女房素,邀夫君江曲相見。上元、雲華二妃,豈不擔憂。
不敢輕身赴險,深切北天竺。又唯恐薊王不欲遠行。因而折中,定在臨江城相見。
北身毒既定。山南諸國,亦需收歸己用。
先前,建立在種姓軌製根本上的佛教,令薊王深惡痛絕,必除之而後快。然斬斷種姓毒瘤,掘儘軌製劣根。建立在“民貴君輕,社稷居中”,政均法平,天下大同之上。佛門縱昌隆,亦是薊王所樂見。
身證虎衣明王果位。好處之大,遠超預期。
換言之。此時佛門,於西王母而言,已不敷為患。
薊人一定喜食。然用於釀酒,卻可揚長避短。粳稻耐寒而期長,秈稻耐熱而期短。各有好壞。撤除極利稻作,蔬果亦多。物產豐富,不堪列舉。
先前,薊王兵力四散,唯恐有失。請竹隅女王,出兵互助。稍後,山南諸國,數萬聯軍,屯守臨江城。看押十國降卒。今薊王身證果位。為虎衣明王。北天竺望風歸順。十國降卒,儘取精銳,為幕府雄兵。餘下悉數放歸,舉家編戶為民。
豐州編戶齊民,亦漸與薊人無異。豐州左有山南諸國,右有貴霜,北臨大雪山,隔望西王母國。看似孤懸。實則,若將南海比作內湖。豐州亦與大漢,血脈相連。待鑿穿頓遜海渠,象林港與殑伽港直連。再皋牢麗水三角洲,狼牙修國。疏浚麗水航道,直通哀牢。多措並舉,據天竺半島,再行東西夾攻,取扶南國土。天竺、扶南二國既定。餘下蕞爾小國,不攻自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