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白龍。”英妮娜忽道:“剋日生疾,嘶鳴不止。”
“喏。”蘇雙領命自去。
“目不能視?”不料一匹馬,竟牽動薊王。
“不得而知。”魯琪拉隨口答曰。
白居易曾作七律詩,言及眼疾:案上漫鋪龍樹論,閤中虛貯決明丸。人間方藥應無益,爭得金蓖試刮看。
華妁不由問道:“敢問主公,何馬竟如此慎重。”
“許是為轉運流民。”魯琪拉公然聰明:“若淮泗大水,必有無數流民,無家可歸。”
“有術便好。”劉備喜道:“速請太醫令劈麵一觀。”
薊王家馬,皆豢養與後院大馬廄中。曆經改進,槽頭匹匹皆是千裡神駒。後院倉樓,便是王家籍田倉。
眾皆無言。忽聽後院群馬嘶鳴。
本來如此。”華妁心領神會。主公果是長情之主。
丟人事小,失禮事大。
傳說,白居易四十歲後,即患眼疾。如詩中所言,白居易正瀏覽眼科專著《龍樹論》,藥盒中存放著籌辦服用的『決明丸』,並慮及,若服藥無效,便轉用金蓖術,刮除眼中障翳。
蘇雙答曰:“今另有目力,久恐盲矣。”
杜甫亦有“金蓖空刮眼,鏡象未離銓”。劉禹錫詩曰:“師有金蓖術,如何為發矇。”足以證明,金篦術最晚在唐朝,已相稱作熟。
金篦術,典出《周書·卷四十六·孝義傳記·張元》。金篦,形如箭頭,用來刮眼膜。傳聞可使盲者複明。
“皇後所言極是。”阿娟秀婭亦如此想。
北周時,始見錄,至唐時大成。然時下有無此術?
“薊國千裡膏壤,二十七縣,四百城港,千二百萬口。典禮自當昌大。”入鄉順俗。聖火女祭司阿娟秀婭,亦是媵嬙之一。家國大事,豈容後代私交。小我得失,皆棄一旁。為婚配和親大典,妃嬪媵嬙,缺一不成。
最遲唐朝,已可手術治癒。術法,稱之為“金篦術”。又稱“金針撥障術”。
太醫寺亦在樓桑。華大夫於百忙當中,受命前來。為白龍診治。言,目中障翳尚淺,待生厚方可施術。
魯琪拉卻喃喃道:“待重歸羅馬,再做計算。”
“聞薊王在渤海灣中,練習萬艘民船。此舉必有深意。”魯琪拉言道。
“為何人所留?”英妮娜隨口一問。
“尚未顧及。”阿娟秀婭輕聲言道。時過境遷,羅馬角鬥場的商定,已難實現。
後代眼科學家,黃庭鏡集前人成績並連絡臨床經曆,著成《目經大成》一書。將金針撥障術,歸為八步調。稱『八法』:審機、點睛、射覆、探驪、擾海、捲簾、圓鏡、完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