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後兩漢,同出高祖。
今漢與前漢,親疏有彆。然守陵人卻世代為中山靖王守陵,足見一斑。
有後代子孫,薊王劉備,效仿先祖,曾在地府湯館,暖泉精舍中,與嬌妻美姬亦用“失蠟法”,鍛造人倫重器。
寒冬將至,大雪紛飛。
究其啟事。薊國衛生、醫療前提,首屈一指;重生兒短命率,本就遠低於帝國均勻是其一。薊王勢盛,龍精虎猛,厚積薄發,妃姬多胡女,身豐體沃,再行深耕厚植,朝培夕溉,利於出產為其二。又加祖宗庇護,天降洪福乃為三。總歸是善有惡報。
靖王劉勝墓與王妃竇綰墓,均采取以山為陵的營建體例。墓道及墓室鑿山而成,呈弧形。兩墓大同小異。分為:墓道、甬道、南耳室、北耳室、中室和後室,六部分。墓室中,彆離建有木佈局與石板房。乃是一座服從齊備的地下宮殿。隨葬品,特彆豪侈。後代共出土銅、鐵、金、銀、陶、玉、石、漆木、骨角、玻璃、象牙等類器物一萬多件(10633件),用處包括烹調飲食、家居陳列、打扮盥洗、日用雜器、文具文玩、車馬出行、兵器設備、喪葬器具、出產東西、醫藥器具、計量器具、文娛、俑人、貨幣等,不一而足。尤以金縷玉衣、長信宮燈、錯金博山爐最為貴重。
雪後初晴。
闊彆洛陽,是非之地。返國就藩,劉備如龍遊大海,虎嘯深山。怎叫一個利落。宮中妃嬪,皆已產子。過後統計。子,百五十一。女,百五十七。母子安然,無一短命。人間罕見。
不消想,必然排在行列之末。
所謂“青出於藍而勝於藍”。又謂“一脈相承”。
中山靖王陵,位於中山國北平縣境內。
公然是縱情吃苦之主。
山村百姓遙見王旗,紛擁到村口驅逐。
山上所建宮殿、古刹,山下所築陵邑,皆毀於兩漢之交,烽火連綿。今已片瓦無存。倖存守陵人,依山而居,遂成村莊。稱:北陵山村、南陵山村與守陵村。
母親問:夜宿陵山,可稱夢見先祖。
出土器物不但數量繁多,且製作精彩,銅器鎏金銀、錯金銀、鑲嵌珠寶,玉器砥礪邃密,陶器加施彩繪,皆後代罕見。環球聞名的“金縷玉衣”、“長信宮燈”、“錯金博山爐”、“朱雀銜環杯”、“錯金銀鳥篆文壺”、“鎏金銀蟠龍紋銅壺”、“鎏金銀鑲嵌乳釘紋壺”等,皆出於此墓。
鄭門十賢之一,北平長趙商,伴隨薊王劉備,車駕入陵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