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荀彧有安邦定國之才。”薊王言道:“呂布雖有陳宮,仍不及也。”

此乃薊王所樂見。亦出眾謀主所謀。幽、冀、並、涼四州,即便與薊國早有來往,如冀州更多諸侯國,然河北王謝豪右,仍如過江之鯽。隨薊吏逐步領受郡縣治政。《圩田製》與《二十等爵》,深切推行。衝突日趨激化。

一眾豪強,敢怒不敢言。然背後煽風燃燒,暗中勾連,不吝打通朝中高官。做病篤掙紮。四州暗潮澎湃,如火民情。

“主公明見。”中丞賈詡持芴跽奏:“兗州之亂,乃因曹操《抑兼併令》下,王謝破家,豪右均田。故有張邈、陳宮等人,裹挾呂布,舉州而反。然百萬黎庶,民氣所向。呂布久必自潰。兗州兵禍可解。”

“天子如何?”薊王問道。

“困守甄都。”左相奏對:“幸賴荀彧恪守,朝廷尚未顛覆。”

非與爵位婚配,必行分戶析產。讓宗族鄉黨的凝集力,敏捷崩潰。循例,祖田宗地,皆需分與族中後輩。戶戶一頃。不成有失。旁親末枝,起首離開。人丁占半數以上。餘下宗親,雖廣有地步。卻無充足勞力,躬耕辦理。更加薊國能工巧匠,支渠四通,修路築堤。將先前陂澤野地,悉數辟為良田。分與失地耕戶,登記造冊,編戶為民。即便農閒,仍可客庸各地,賺取日薪。何來閒暇,充作免費勞力。

曹呂相爭,袁術逆襲。數月當中,關東局勢,紛繁龐大。各方權勢,犬牙交叉。你方唱罷我退場。煞是熱烈。

“袁術因何成事。”薊王又問。

明知飲鴆止渴,非悠長之計。卻無可何如。隻因薊國四百城港,待薊王三百子嗣長成,亦豆割之。

“命,金城都尉宋建、隴西都尉馬翼、張掖屬都城尉張恭、居延屬都城尉張遼、護羌校尉韓遂、護氐校尉馬騰,秣馬厲兵,守備郡境。受(輔漢)偏將軍鞠義節製。”薊王雖再未西征,然隴右軍事民情,儘在心中。

“西域各部,並涼州羌氐。擺佈搬家。”樂隱奏對。

猛虎搏兔,亦用儘力。

上行而下效。薊王不吝將大漢一藩,切成破裂支離。

“為何是河西?”薊王必有此問。

於薊王而言。卻不成不防。

然忌於薊王赫赫威名,隴右八百萬羌氐諸胡,幕府數萬雄兵。故不敢輕舉妄動。特彆,薊王討平長城鬍匪,收攏賊屍,築為京觀。

參考漢律中“襲同爵(注①)”,“降等承(注②)”之律法。與《薊法》相婚配。

Tip:拒接垃圾,隻做精品。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。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