牢固航路,遁藏風險。半途補給,淡水乾糧。亦或是腳結壯地,入邸舍湯池,洗儘旅途怠倦。神清氣爽,揚帆起航,再接再厲。
一艘船宮,萬事大吉。
如前所言。君王行事,好處優先。
薊王笑言,元瑜不見三足踆烏乎?
大漢黎庶,三分之二,皆為薊人。
田聖所慮,亦是三殿女仙心機。
話說,羌氐諸胡,並蠻夷蠻夷,四裔之民,究竟多少。便是鐘靈神秀如薊王,亦無可預知。先前,徼外百蠻,估曰八百萬眾。
特彆“樹欲靜而風不止”,二百年必有王者興。天下皆覺得,薊王乃三興之主。身牽好處之泛博,無出其右。因而乎,自明帝夜夢金人,引佛入漢。待黃巾亂後,仙門式微。為竄改乾坤,拒佛於國門以外。諸夏仙門,皆將答覆門派之重擔,捆綁於漢室三興之道。不管薊國群仙會,亦或是西王母降為彌月之喜,巫山神女降為試兒之禮。皆與“漢室三興,仙門複起”,莫大乾係。
薊王言,薪儘火傳,焚儘蠻荒。毫不是說說罷了。
國中大儒豪言,十年無出,亦可足食。此言非虛。
《周禮·地官》,“媒氏”疏雲:“使媒求婦,和合二姓。”薊王納女仙入家門。亦是和合之風使然。婚姻是最高品級的人質,亦是最為堅毅的聯盟。時人稱“三族”,便是指父族、母族、妻族。與其短長未分,敵我不明,不若攀親為盟,共同短長。
再加河北四州,四方都護。當再得千萬之眾。
阮瑀這便覺悟。船宮既行宮。先前舉國之力,督造三足踆烏。現在再看,物超所值,何其便宜。比起勞民傷財,於江表十港,分造離宮彆館,隻為薊王數日之需。
經停數日,三足烏揚帆離港,北上返國。
前漢時,珠崖洲,計二郡十六縣。現在隻得一港。前漢舊縣,遺址尚存。假以光陰,皆可重修。薊王辟外洋十港,所向披靡,無往倒黴。正因深得民氣。和親皋牢之策,爐火純青。
中繼港的存在,既省去諸多費事,又帶來諸多便當。
百聞不如一見。上邦雄主,氣度不凡。能赴船宮國宴,足可為一世榮光,傳於後輩。薊王臨行前,三足踆烏便滿載薊國名產。撤除供奉巫山神女,餘下皆在經停各港時,充作國禮。薊王豪擲令媛不蹙眉。番邦各國又豈能自甘於後。紛繁傾家相贈,十倍回禮。薊王隻取其一,餘下又賜回。饒是如此,海內奇珍,盈滿艙室。贏利何止百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