薊國城池有兩種。反正三裡的城邑,和反正五裡的城池。關邑亦是城邑。反正三裡,可納民五千戶。反正五裡,可納民一萬五千戶。城邑地區徑五十裡,城池地區徑百裡。若二城間距不敷百裡,則折中取之。若一城先築,一城後築,當以先築城之徑長為二城鴻溝。比如容城先築,三台城後築。二城雖相距四十五裡,卻以容城南三十五裡之白龍亭為界。

薊國多行募兵製。

劉備又號稱天家麒麟,起於微末,為人忠義。陛下悉心汲引,便是為“以宗室製衡外戚”。

陛下開端擔憂劉備了。

試想,諸如大將軍梁冀,竟敢毒殺幼帝。為把持朝政,接二連三儘取漢室孺子為帝。待梁冀伏法,先帝駕崩,竇大將軍即便與劉淑、陳蕃合稱“三君”,仍然立了個小天子。

“兩害相權取其輕,兩利相權取其重。”

家國天下。

最放心的當然是自家人。

大肆募兵必遭人忌。關東播亂,朝廷令不能出洛陽,節製力大不如前。此一時彼一時。又說此消彼長。陛下對薊國的容忍度,必定緩慢萎縮。如此大背景下,劉備斷不成輕舉妄動,引火燒身。

正卒源於周朝軍製。每戶出一人,編成正式兵員,謂之正卒。“其餘為羨(卒)”。“一家兄弟雖多,除(出)一報酬正卒。正卒以外,其餘皆為羨卒。”

劉備深知,黃巾必滅。當時,首患是外戚,還是宗室。陛下將會做出本身的定奪。

那便秋後再說。

如前所說,看看陛下任命的首任州牧當中,有多少出身宗室,陛下之心,便可窺知一二:諸侯並起時,天下十三州,劉氏宗親為州牧刺史者,有幽州牧劉虞、荊州牧劉表、益州牧劉焉、揚州刺史劉馥、兗州刺史劉岱、揚州牧劉繇。說半壁江山也不為過。

劉備若真能狠下心來,作壁上觀。待漢軍與黃巾軍兩敗俱傷,關東諸侯並起,再一克服之。天下唾手可得。

故而“明者因時而變,知者隨事而製。”

隻等雪化,劉備便要上表伐賊。

俗話說,秋後算賬。

當然,陛下的擔憂,與時勢息息相乾。一旦黃巾之亂被剿除,天下重歸大治。統統皆規複正軌。陛下的擔憂,自當渙然冰釋。

提及三台城,城中已遷入泰山住民五千餘戶。再加“租住”城內的六國百姓,戶數已然破萬。隻需今春雪化路開,通渠圩田一萬頃。城長鬍輔,自當晉升為城令。又一名少年長吏。

Tip:拒接垃圾,隻做精品。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。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