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增四縣,自有二位府丞與朝廷參議。新帝即位,搬家南宮不久。十月末,劉備便上表返國。

話說,撤除策封太子,加尊何後。唯薊王犒賞最重。合肥侯聰明機靈。天然曉得,之以是能擔當帝位,薊王居功至偉。若非薊王力排眾議。僅憑《起居簿》上所錄,隻言片語。何後與大將軍,又豈甘心,將帝位拱手相讓。

陛下諡號“孝靈天子”,俗稱靈帝。

言歸正傳。

墓祭,便是指墓前祭奠。時下有三種。

劉備答曰:陛下勿擾。南北二宮,皆由虎賁、羽林郎保衛。西園八校蹇碩、孫堅等,亦隻忠於陛下。另有驃騎將軍萬餘人馬,屯駐北軍大營。城外函園,另有一萬幕府精兵。陛下可高枕無憂。

薊國七百萬民,家中數百口長幼,樓桑數千劉氏宗人。另有無數忠臣誌士,皆繫於劉備一身。這條路,有進無退。

其一,祠堂祭奠。漢朝流行墓祭,上自天子,下及百姓,不管男女,皆上先人塚祠祀。一是天子上塚祠祀。二是臣下在外郡上塚祠祀,或上書請奏,或得朝廷特詔等。三是門下、故吏、朋友上塚祭奠師長、長吏、至友等。四是祭拜上古先賢之墓。五是天子自幸墓祠,或譴使祠祭王公、貴戚、功臣塚,或及墓賜策追諡者。

“這……”

《史記・秦始皇本紀》:“臣等謹與博士議曰:‘古有天皇,有地皇,有泰皇。泰皇最貴。’臣等昧死上尊號,王為‘泰皇’……追尊莊襄王為‘太上皇’。”

昏君輩出,明主難尋。

思前想後,並無不當。新帝遂得心安。

先帝喪期,節製飲食,統統從簡。

可貴忠義雙全,恪守臣節。自當善加皋牢,收為己用。

“自古親疏有彆。陛下乃太後骨肉嫡親,有董驃騎,楊少府幫手,自當萬無一失。”劉備舉杯遙敬。

統統如先前所定,坐穩江山纔是前提。

即位大典前,舉家前去文陵,墓祭先帝。一母同胞,陰陽兩隔。哀慟發自肺腑。伴隨人等,亦感同身受。

因在西園,睹物思王美人,陛下本欲遷入南宮安居。豈料宮殿未成,聖駕已崩。三公再與諸(帝)後議,新帝當居南宮。董太後自居北宮。何後尊號“靈思皇後”,遷西邸居喪(注①)。將皇後稱呼及皇後寓所長秋宮,皆讓與新後。

故有“靈思皇後”、“永樂太後”,與“皇後”、“太後”,以示辨彆。

Tip:拒接垃圾,隻做精品。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。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