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閣下主記蔣乾,已將各方詳情,悉報薊王。猜想,不日當有定論。”張繡言道。
袁遺答曰:“承其嗣也,故可稱‘皇’。至於尊號,自當薨後追之。”言下之意,乃擔當皇祖劉淑、皇考劉萇之皇位。如此順下,合肥侯足可稱“皇”。待身後,再追尊為“孝某皇”。
“畢竟,廢帝聖旨存疑乃其一。賊臣無道乃其二。故叔侄二人,皆有情由。且看我等,信與不信,俸不俸主。”張濟亦有長進:“終歸,於我無益。”
袁紹卻道:“然倒是先帝嫡子。”正如高祖之所出。
“袁紹命孫堅,攜飛雲,截斷下流。該當如何?”曹操亦故意憂。眼看萬事俱備,不料變生肘腋。
袁紹欣然點頭:“公則所言極是。然董侯此舉,亦不成不防。”
賓主落座。不其侯傳語敕命:“上巳將至,陛下泛舟於東流水上。百官伴駕同業,又豈少大將軍。”
名號乃其次。達成默契,免除董侯,共分天下。纔是重中之重。董侯本勃海王。免除天子大位,仍可次居王位。隻需交出天子璽印,詔告天下,告廟列祖。而後封賞有功,大赦天下。則木已成舟,板上釘釘。大事成矣。
張濟遂傳語史侯。
“喏。”
“董侯上巳出遊,可有所謀?”袁紹得報,心生疑竇。
“如此,甚好。”袁紹欣然點頭。天子二分,各取其一,彆無尊卑。假以光陰,若分勝負,一人禪位,帝皇合一。
袁術笑答:“縱天下之大,董侯又何去何從。”
如靈帝。在位時,並無“孝靈天子”之稱呼。隻稱天子或陛下。
言罷,又嘲笑:“大難臨頭,猶不自知。董侯,孩童心性,倒也罷了。王允、呂布,竟也奉養仍舊。何其不智也。”
聞不其侯親至。董嚴峻喜之下,開迎客中門。
“孫堅立營西園,毗鄰北宮。”荀彧考慮言道:“可使一計,令其鞭長莫及。”
“不成粗心。”袁紹言道:“傳命孫文台,亦出鬥艦一隻,與孟德高低截擊。”
“薊王欲立麟子為帝,天下皆知。”袁術笑歎:“昔‘天降流火,麒麟送子’。眾皆覺得,種出薊王矣。”
袁術遂道:“董侯暫居瑤光殿。泛舟出遊,畢經陽渠,順下洛水。可命孟德,遣鬥艦一隻足矣。”
洛陽西郭,大將軍府。
“……”張繡一時無言。許,這便是所謂“民氣機亂”。
“放火焚宮。”曹操焉能不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