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計將安出?”曹操遂問。

“服從。”親信自去。

“董侯上巳出遊,可有所謀?”袁紹得報,心生疑竇。

如前所言。張濟等人,為求活命,自揭老底。與董重劃清邊界。大將軍,樹倒猢猻散。唯有閉門謝客,惶惑不成整天。

張濟遂傳語史侯。

黃門令左豐,親來宣詔。

北軍大營。

“稱疾不去。”張濟答曰:“今各為其主,豈能再服從於董侯。”

如靈帝。在位時,並無“孝靈天子”之稱呼。隻稱天子或陛下。

張繡問道:“叔父何意?”

言罷,又嘲笑:“大難臨頭,猶不自知。董侯,孩童心性,倒也罷了。王允、呂布,竟也奉養仍舊。何其不智也。”

洛陽西郭,大將軍府。

聞不其侯親至。董嚴峻喜之下,開迎客中門。

不料本日,竟有高朋登門。

“亂世將至,群雄逐鹿。誰為臣主,未可知也。”張濟擲地有聲。

袁遺不無疑慮:“薊國大漢一藩,兵強士附,若迎台端,即宮易都,挾天子而令諸侯,蓄士馬以討不庭,誰能禦之?”

隻需迴歸正朔。薊王必“奉獻如舊”。不生貳心。

袁術點頭:“諸如‘孝元皇’、‘孝仁皇’,皆是薨後追遵。我主春秋鼎盛,何言尊號?”

東郭粟市,袁紹大營。

“喏。”

“薊王必無此意。”帳下謀士郭圖,起家進言道:“『漢室陵遲,為日久矣,今欲興之,不亦難乎?且豪傑並起,各據州郡,連徒聚眾,動有萬計。所謂,秦失其鹿,先得者王。今迎天子,動輒表聞,從之則權輕,違之則拒命,非計之善者也』。薊王一代雄主,焉肯等閒屈膝。何況親疏有彆,扶董侯,不如立阿鬥。故卑賤竊覺得,薊王必不會畫蛇添足,恭迎漢帝。”

“建寧元年,竇太後詔,追遵(靈帝)皇祖淑為孝元皇,夫人夏氏曰孝元後,陵曰敦陵,廟曰靖廟;皇考劉萇為孝仁皇,夫人董氏為慎園朱紫,陵曰慎陵,廟曰奐廟。皆置令、丞,使司徒持節之河間奉策書、璽綬,祠以太守,常以歲時,遣中常侍持節之河間奉祠。”袁遺為世人解惑:“故史侯之意,乃讓我主,承孝元皇之嗣。”

“畢竟,廢帝聖旨存疑乃其一。賊臣無道乃其二。故叔侄二人,皆有情由。且看我等,信與不信,俸不俸主。”張濟亦有長進:“終歸,於我無益。”

“放火焚宮。”曹操焉能不知。

“史侯不過弘農王,合肥侯亦無大義。二人皆為廢帝。薊王何懼?”張繡一語中的。

Tip:拒接垃圾,隻做精品。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。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