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痛哉吾兒,惜哉吾兒……”交代完心願,董太後扶靈慟哭。宮內宮外,哭聲一片。
“來往密信,皆被付之一炬。臣等,不知。”輕車將軍曹操答曰。
“稟皇後,逆賊王芬已被斬首。”虎賁中郎將王越,替薊王答道。
長秋宮。
陛下盛年而崩。並未冊立太子。亦未留有遺詔。垂死之際,隻有身邊近侍,及薊王劉備一人再側。臨終之言,茲事體大。故一乾人等,入宮後,便被悉數押入黃門北寺獄。嚴加查問,秘而不宣。
斂屍以後,到出殯之前,稱葬期。
西園美人、小黃門等,位卑言輕,無關緊急。
陛下靈車到達,大將軍何進率文武百官披喪哭迎。
陛下臨終之言,究竟如何。隻需薊王開口,統統便皆成定命。
“殮”,有小殮、大殮之彆。給死者穿衣為小殮。取死者歸天第二天,設殮床於堂,上鋪草蓆,席上鋪絞(寬布條),絞上鋪褥,而後給死者穿上葬服。古禮法定,不管死者尊卑,壽衣均為十九層,實無需用此多。大殮則是移死者入棺。大殮,意味著死者與生者的最後死彆。棺內要備足春夏秋冬之衣,供死者在另一個天下,四時穿戴。衣服的套數依死者身份尊卑而定,天子百套,大夫五十套,士三十套。如家貧,可從簡。
陛下靈車入宮,統統皆入正軌。王越、孫堅、曹操等,各自領兵回營。薊王亦被黃門令左豐扶起,奉上車駕,返回府邸。陛下屍體,自有東園宮人,細細收斂。
“臣,服從。”若論與黃巾賊存亡大敵,薊王首屈一指。
“在床曰屍,在棺曰柩。”陛下崩於榻上。荒郊田野並無棺槨安設。無處取冰,太醫遂用青鹽防腐。正因如此,世人這才急於返回洛陽。及時換用東園秘器,令陛下屍身不腐。
人初死,必登屋招魂。大喊死者名字使歸。若不得重生,再行喪禮。
一是本地或外埠親朋至喪家送葬。二是諸侯王、貴戚,重臣病逝,天子、皇後詔令與死者同級者送喪。三是名將、功臣、權貴送殯,朝廷特遣禦林軍護送棺木;或以騎、步、車全軍兵種兵士,沿途佈陣迎送棺木。
“玉九竅塞”,玉殮具,含玉眼蓋一對、玉耳塞一對、玉鼻塞一對、白玉蟬唅一個、玉肛塞一個和玉陰塞一個。《抱樸子》:“金玉在九竅,則死報酬不朽”。
“臣,愧對陛下,愧對太後,愧為人臣。”劉備伏地請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