各級官吏,周而複始,早成宿吏。何必薊王出麵。
翌日淩晨,車駕回宮不提。
薊國無大司農。百餘畝籍田,皆由少府統領。藉田倉,便是老宅後院倉樓。籍田令秩六百石。薊王授予從妹劉菡。及笄時,本欲嫁甘興霸為妾,卻被婉拒。後太妃許上庠令所請,賜婚郭奉孝。
天子需置耒耜(lěi sì)三推三返,三公加自五推五返,少師、少傅、少保,多至七推七返,大夫十二推返,士庶人則要全數耕完。還需另設專理籍田之官員,如籍田令、籍田丞等,隸大司農。籍田所得,均輸入藉田倉。供宗廟祭奠用。
“女博士(注①)?”劉備欣然笑道:“須‘明於古今,溫故知新,通達國體’,還須通《易》、《書》、《孝經》、《論語》等,方可薦為博士。既有‘大師’之稱,何必再封博士。”
省時省力。
樓桑百姓嘖嘖稱奇。難怪樓桑五缺,不吝工本,皆立雙闕重樓。水砦亦有千斤閘門,可隨時落閘。我等無憂矣。
自胡雜鬍匪,雪夜來攻。薊王未雨綢繆,手畫圖板,鍛造捲簾門。藏於覆道暗格。隻需闕樓保衛,搬動構造。便可翻卷落下。宮中覆道亦有此構造,少府還專設“複道丞”一人,專職掌管。
臨鄉,薊王宮,瑞麟閣。
禦術乃六藝之一。薊王自幼善於鄉野,自是熟絡。
四體不勤,五穀不分。倉促操機,必有疏漏。凡耕籍田者,皆在自家田中,練習多時。務必熟能生巧,萬無一失。
百畝稻田,如何夠分。
故每年初春時節,天子在弄田試耕、宴遊。遂因循成習,已有四百年。
後代鄙諺曰:“裡手一脫手,便知有冇有”。又說:“光說不練假把式。”
安朱紫心領神會,進而彌補:“披香殿中佼佼者,夫君聘入後宮,奉養瑞麟閣。當改稱‘瑞麟博士’。”
大漢家國同構,郡國並行。
便有學壇大儒,欲進良言。卻被上庠令鄭玄所阻。
無需急回。陸城侯府老宅,足可夜宴。
王妃並七位蜜斯姐,耳鬢廝磨,輪伴身側。一夜無話。
周遭劉氏宗人,皆稻作多年。究竟是“籍田”,還是“弄田”,便看王上如何籌劃。薊王本就起於微末。麾下一眾肱股重臣,出身太學壇者,皆有學田可耕。避入深山者,亦躬耕自養。為官多年,稻作皆不陌生。
“沉月博士、披香博士、瑞麟博士。”劉備遂笑問道:“品秩又當如何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