宋奇大驚:“奉孝乃王佐之才,豈可單身涉險。”
固然。之以是政通人和,與宋奇的神上使身份,亦大有乾係。此時的黃巾眾,早已演變成一個半軍事化的構造。令行製止,渠帥之命,不成違。轉為軍民屯田,既儲存了本來附屬,又得安身立命。何樂而不為。
城內苦主,喜極而泣。
三縣既定,潁川亦安。
黃巾屯田,實在是一著妙棋。
“李通立營那邊?”宋奇又問。
“明廷有先見之明。”郭嘉佩服。
與潁川三縣分歧。汝南郡中,撤除黃巾餘部,另有一部宗賊,氣力刁悍。
成帝河平四年(前25年),於朗陵縣西北立安昌侯國;綏和二年(前7年),東北境又建陽安侯國。今漢省安昌入朗陵。
“荀彧想保今漢社稷,故欲尋一明主佐之。何如逐鹿大利,又有幾人能免俗。”宋奇歎了口氣:“環球皆濁,何人獨清;世人皆醉,誰能獨醒。謂‘一人得道,雞犬昇天’。試想,便是身邊雞犬,亦不會令得道之人,將斑斕國土,拱手相讓。”
因是長公主湯邑。置二千石校尉、都尉,亦無不成。又謂事急從權。隻需湯邑財務充足付出,洛陽朝堂亦樂見其成。
“所謂‘酈寄賣友,見利忘義’。”郭嘉悄悄點頭:“明庭之意,嘉已儘知。”
宋奇雖不過是千石縣令,卻兼長公主家令。疏到郡中,自有二千石太守代為保舉。校尉、都尉,皆比二千石,由郡守保舉,合法適合。
“山中無老虎,猴子稱大王”。三縣乃長公主食邑。明廷既為長公主取食,攻破塢壁,抄儘豪強,天經地義。至於堡中存糧積財,如何利用。全憑貴公子專斷。便是悉數劃歸長公主統統,亦無可厚非。今卻散於流民,如何能不令人感激涕零。齊稱:公子高義。
“如此,有勞奉孝。”宋奇仍不忘叮嚀道:“若事不成為,宜當速歸,切莫強求。”
五長公主湯邑中,位於豫州者,隻剩汝南郡陽安一縣。數縣相距不遠,快馬半日來往。即便異地辦公,亦無不成。因而攜五百黃巾衛,宋奇、郭嘉,擇日出發,南下陽安。陽安縣,曾三為陽安侯國。“徙封大國,為陽安侯”,僅此一句,便知陽安曾富可敵國。
洛陽貴公子佩五縣令印,又身兼五縣主家令。必出身權貴。論大義,不及。論權益,更不及。論兵卒,遠遠不及。卻又難捨塢外無數良田,擺佈難堪。首鼠兩端,一時竟不知該如何是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