聞一門爭義,少帝欣然點頭:“便依太傅所舉。”
滎陽,乃薊王瑤光朱紫馬氏,湯沐邑。由薊少府屬吏掌管。薊王威赫天下。滎陽即便孤懸在外,亦無人敢犯境。又因曆為兵家必爭之地。滎陽牆高城闊,鴻溝、敖倉,天下著名。自為薊王所得,比年於境內大興土木。敖倉遂成中儲重鎮,稱“敖倉港”。助薊王轉運天下。
“公然富庶。”少帝又問道:“然袁本初何意?”
見少帝不語。
“本來如此!”少帝幡然覺悟:“孫破虜,曹輕車,已領豫、兗二州。再加青州,據大河之南,阻斷南北水陸交通矣。”
少帝不置可否,轉而言道:“速請太傅。”
“本來如此。”袁紹心領神會。北海國,扼守大河之尾(膠東半島)。夾在幽冀八國並淮泗八國間。唯恐觸怒兩邊,故行騎牆。看似兩不相幫,擺佈逢源。實則腹背受敵,惴惴難安。汝南袁氏,四世三公,弟子故吏遍及天下。又是南陽外戚。其為國相,北海國主足可放心。
少頃,太傅楊彪,入宮相見。
洛陽,南宮,玉堂殿。
“天將亂矣。南陽並洛陽二帝,叔侄之爭。絕難持久,亦難善終。玄德,行合縱連橫。屢用『反·遠交近攻』之計。客歲立冬,揮師南下。一戰滅林邑。辟江表十港,鑿頓遜海渠。南州風景,大行其道。贏利豐富,難以估計。青州臨海,諸如蓬萊等良港,海客來往。既有漁鹽之利,又得海運之便。你我與玄德,訂交莫逆。南州航道,必不會對你我藏私。青州與兗州交界,扼守大河高低,斷淮泗八國,通連河北。再加豫州牧孫堅,集三州之力,當可保關東無虞。”老友劈麵,曹操儘可透露真言。
孔融乃出其父楊賜幕府。先前亦是楊彪保舉,入驃騎府為長史。董驃騎遠遁薊國,府事諸廢。一眾屬吏幕僚,各奔東西。唯孔融等寥寥數人,仍死守其位。
“如此,便讓公路與其暗中來往。”曹操笑道:“待機會成熟,再即將計就計。此事,萬勿令公路早知。”
袁術與董卓,踐約相見。
“然也。聞徐豫七國,後加魯國,暗中締盟,號淮泗八國。時曾密邀北海入盟。然北海國主卻並未裹挾此中。且亦與冀州七國,若即若離。正因不上不下,常恐為南北所挾。本初,累世公卿,申明在外。此去輔君,必受虐待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