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喏。”黃門令左豐不敢怠慢,親出傳命。

二人落座。

“為何是此地。”袁紹求問。

曹操,袁紹,皆是梟雄。亂世將至,唯擁一州之地,可與諸侯一較是非。先前徒有浮名。坐視叔父滿門慘死,二袁卻毫無作為。甚是生父安危,亦無從顧及。若非薊王脫手互助,舉家接入函園暫避。又令人尋醫問藥,好生照顧,恐已放手人寰。

洛陽,南宮,玉堂殿。

少帝心領神會:“太傅可有合適之選。”

誠如曹操所言。豫、兗、青,三州,據大河高低,首尾相顧。再加飛雲、蓋海二艦隊,縱橫馳騁。另有淮泗八國,同氣連枝,足可保南陽無憂。

“恰是。”袁紹不做坦白。

“本來如此。”袁紹心領神會。北海國,扼守大河之尾(膠東半島)。夾在幽冀八國並淮泗八國間。唯恐觸怒兩邊,故行騎牆。看似兩不相幫,擺佈逢源。實則腹背受敵,惴惴難安。汝南袁氏,四世三公,弟子故吏遍及天下。又是南陽外戚。其為國相,北海國主足可放心。

依北海王騎牆做派。必不敢等閒獲咎二帝。孔融此去,為掣肘袁紹也。

“陛下明見。”楊彪再拜。

董卓吐氣開聲:“洛陽一彆,公路安否?”

“袁本初出為北海相。”少帝暗忖半晌,這便問道:“意欲何為?”

事不宜遲。袁紹來去倉促。一起風塵,重返南陽。與新帝密談,遂外放為官。領三千部曲,順下淮水,自不其港登岸,赴北海上任。

袁紹悄悄點頭:“北海富庶,當可一用。”

二日並天,近似一職二授,實屬平常。

袁術與董卓,踐約相見。

楊彪又道:“孔融,家學淵源,為孔子二十世孫。少時一門爭義,天下著名。必不負陛下所托。”

又因是同室操戈,叔侄相爭。卑不謀尊,疏不間親。天下宗王,皆如薊王,不偏不倚,作壁上觀。

聞一門爭義,少帝欣然點頭:“便依太傅所舉。”

湯沐邑之秉承,有彆於列候食邑。唯長公主、縣主之湯沐邑,可“母死子繼”。餘下鄉、亭封君、公主之湯沐邑,皆無襲封。身後即除。

“新帝受禪即位時,加封徐州刺史陶謙,揚州刺史劉繇,青州刺史劉岱,益州刺史劉焉,為州牧。此時再去青州,恐不及也。”袁紹言道。

Tip:拒接垃圾,隻做精品。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。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