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跏趺坐法(注①)。”高僧答曰。所謂智者千慮。馬鳴菩薩,所思所想。又豈是凡夫俗子,能窺破一二。
《大唐西域記》雲:“瞻波國、週四千餘裡。國多數城,北背殑伽河,週四十餘裡”,“都城壘磚,其高數丈。基址崇峻,卻敵高險。”
法顯《佛國記》:“順恒水東下十八由延,其南岸有瞻波大國。”既此。
“來人!”
座前平鋪,白疊廣幅布上。恰是一正一反,“圍魏救趙”四字。
是夜。
大秦婆羅門王,不但不言明本相,還決計坦白。唯恐漢家細作入城,四門緊閉,隻進不出。美其名曰,恐國人擅自流亡,害國主失期於大漢薊王。
大秦婆羅門王,強忍頭痛欲裂。切齒言道:“無妨。很多摩梨,二十萬精銳。此城固若金湯。”
初時。多摩梨救兵,還謹小慎微,頗守軍紀。待象兵到達,已無從諱飾。人馬嘶鳴,喧嘩震天。見聖河上薊國樓船,不為所動。救兵膽氣高漲。亂舉明火,簇擁入城。
國多數城,尤勝大秦婆羅門一籌。餘下諸小國,漫衍三大國之間。被裹挾出戰,亦是弱國常態。
“大士,今何為?”另有一人,低說話道。
“另有四十萬瞻波國、摩竭陀雄師,不日可至。”信使又道。
“喏!”
“或西……”馬鳴菩薩,靈光一閃:“必是貴霜。”
大秦婆羅門王,苦肉計成。然心中孔殷,無從疏解。滿頭青絲竟一夜斑白。
“震旦薊王,不過攜十萬兵馬。摩竭陀、多摩梨、瞻波十國連兵,不說百萬,足有五十萬眾。何故言,薊王必勝?”高僧必有此問。敵我差異,且薊王客軍至此,又主攻。天時、天時、人和,皆非利好,如何必勝。
十七日,終有信使入城。言,多摩梨國二十萬雄師,已不敷三日腳程。
話說,若兩軍對壘,狹路相逢。象踐之下,薊王恐全軍淹冇。所幸,聖河寬廣。象兵唯有望河興歎。
祇樹給孤傲園,大殿燈火透明。
而後,二日三夜。大秦婆羅門王,患得患失,如坐鍼氈。唯恐保密,被薊王窺破。一怒之下,落石如雨。週迴三十裡王都,皆成瓦礫。
薊王遂遣使入城,誠邀大秦婆羅門王,解纜遠行。
“全軍未動,糧草先行”。待十國聯軍開赴,旬日倉促而過。
十國連兵百萬。水陸並進,馳援大秦婆羅門國。
瞻波城,稱呼由來,傳說是是以地遍植瞻波樹。花開金色,香氣襲人,故名之。又國以城名,稱瞻波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