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行人到達官舍,階下早有邑中官吏與三老俸酒等待。
說乾就乾。
《漢書·地理誌》:“初,太子丹賓養懦夫,不愛後宮美女,民化覺得俗,至今猶然。來賓相過,以婦侍宿。嫁娶之夕,男女無彆,反覺得榮。後稍頗止,然終未改。其俗愚悍少慮,輕浮無威,亦有所長,勇於急人,燕丹遺風也。”
嘉獎酬酢以後,便問起容城水患。
鄉嗇夫馬升、遊徼孫勉,皆祖居此地。這便將諸情娓娓道來。
容城有百姓三千九百六十三戶,四萬八千三百餘口。可出勞力萬餘。隻需遣少量侯府良匠,從旁指導便可。
容城既已劃歸臨鄉,當按常例,晉升為城邑。鄉嗇夫馬升、遊徼孫勉,非常賢能,馬升可為容城丞。秩二百石。月穀三十斛,一年三百六十石。折五銖錢十萬零八千。一眾官吏皆有升賞。世人大喜。
古城民風渾厚,城郭皆在,四門無缺。有刺奸、賊捕駐守,可保無虞。
劉備已命蘇伯攜良匠實地勘察。蘇伯言道,若想治容城、益昌之水,或可仿效督亢大澤。
引水通渠纔是重中之重。最好能趕在入冬前,將城外爛泥地儘數改成水田。蓄水後再冰封,來年春暖花開,再整田備耕,不誤農時。
前漢時,掘鯉澱曾多年枯水。今漢枯水又變豐水。呈現大量遊移澱泊。四周百姓飽受其害。
劉備擺佈看過,城內街巷雖經補葺,水淹陳跡卻非常較著。
爛泥地不宜種麥。乾脆改成水田。既能儲水,又能種禾。分身其美。
容城公眾皆有老宅可居。造樓並不火急。
陳逸已合計過,容城地界可得水田約六十萬畝。若再圍掘鯉澱造田,或能辟出百萬畝良田。畝產若能有六石,亦可稱魚米之鄉。
馬升和孫勉齊來相問:容城長是何許人也?
需先掘數條直溝,從大、小埿澱中引出積水。而後沿直溝南北通渠,澱水縱橫如葉絡,水潤滋養先前的爛泥地。待水滿,再行圩田,事半功倍。
待臨鄉官袍印綬送到。擇穀旦,授馬升為容城丞,孫勉為容城尉。大小官吏皆換上臨鄉官袍,氣象為之一新。先前不過是鬥食小吏,現在加官增俸,皆食百石以上俸祿。另有春臘二賜。境遇可謂雲泥之彆。自當更加用心,恪失職守。為少君侯打理好容城諸事。
官捨本是容城侯府。很有氣度。年久失修,卻也古意盎然。屋頂、牆壁,時有青苔野草,摻雜其間。主臣落座,鄉嗇夫馬升這便奉上計簿。計吏登記戶口、賦稅、人事等,皆在簿籍之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