放眼望去,連綿迤邐,蔚為壯觀。玄樓白院,秦磚漢瓦,氣象一新。遠非先前四周漏風,到處滴水的陳舊老宅可比。
暗中扣問黃門令左豐,又暗中聯絡尚書令曹節。多日疇昔,二人皆無動靜傳來。換言之。告發之人,身份特彆,竟未經過尚書檯。或直入西園劾奏亦未可知。中常侍張讓等人,守口如瓶。黃門令左豐旁敲側擊,皆未有所獲。
“喏。”內官趾高氣揚,尖聲傳命:“陛下詔命,入住龍樓——”
孫堅、王越,一時咬碎鋼牙,目眥儘裂。
斯須,賈詡緩緩展開雙眼。眸中怠倦之色,一閃而逝。
四千禁軍,護佑陛下及隨行人等,最後入宅第。四周探查,領受防備不提。
雞鳴時分,忽聽潮聲四起。
青石鋪就的裡道,直通宅第大門。門旁分立二高闕。
混跡屬吏當中的侯殷,亦隨人群下拜:“臣等,服從。”
便是平凡人家,飛黃騰達後,定會回籍祭祖,翻修祖宅。亦是此因。
“闕”,古時曾是職位及身份之意味。隻要在天子雉門和各國都城的城門外,方能製作。“以壯觀而彆尊卑”。兩漢以來,闕已濫觴(爛大街)。連百姓亦可用闕。形製從宮闕、城闕、神道闕、墓闕等,不一而足,非常齊備。
時下,修建規製及稱呼,皆有嚴格規定。帝、王居處,稱“宮”。列候至齊民居處,稱“第”、“舍”等,不一而足。
“羈旅之臣,四海為家。”王芬答道:“臣誌在廟堂,冀州臨時落腳,何必急於一時。”時下,常異地為官,且官吏非畢生任職。客居異地,有官舍暫供居住,故稱“羈旅之臣”。
“滱水曆(安國)縣東分為二水,一水枝分,東南流逕解瀆亭南……(滱水主水)又東北流逕解瀆亭北。”小溪暗通滱水。賊人上遊築壩,一朝破堤。濁浪滔天,一瀉千裡。
賈詡獨一擔憂,此人深諳薊海內幕。必是薊王身邊肱股重臣。
“哦?”陛下先是一愣,便又笑道:“使君公然大才。”
重樓高閣,連綿數裡。
榮歸故裡,先人蒙蔭。陛下夜宴群臣,一夜安枕。
“也罷。”陛下欣然應允:“傳命,入住龍樓。”
宅第內主子婢女,皆是解瀆亭裡故交。王芬悉數招入府中,常日清理打掃,餬口甚是落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