便有暗中納賄,結好王芬以內官,近前獻媚:“天氣漸晚,陛下何不入住龍樓。一來告慰‘先祖’,二來也不枉王使君一片苦心(強加太子身份)。”
龍樓,便是原解瀆侯舊時前堂重修。內裡安插,修舊如舊。統統陳列,還是原初模樣。陛下睹物思人,追思往昔。眉宇之間,非常動情。
雞鳴時分,忽聽潮聲四起。
一起行來,終究到達終究之地。愈發雲淡風輕的王芬,長揖及地:“陛下謬讚。”
“也罷。”陛下欣然應允:“傳命,入住龍樓。”
四千禁軍,護佑陛下及隨行人等,最後入宅第。四周探查,領受防備不提。
榮歸故裡,先人蒙蔭。陛下夜宴群臣,一夜安枕。
謂“宅第闕”者:“在門兩傍,中間闕然為道也”。
多智如賈詡,亦一籌莫展。
時下,當以“宅第闕”為最。
眼看賊軍,刀槍並舉,亂矢如雨。乘竹筏革船,撞向龍樓。
大漢十三州,入玄月後,非常承平。州郡捷報頻傳,各地黃巾餘孽多有剿除。
舊時宅第,已今非昔比。
舊址重修的解瀆侯舊宅,門闕與院牆連成一起。雙闕內開大門。闕呈樓閣式,遠高於門。稱“子母闕”。子母雙闕夾門而建,門扉敞開,主闕為重簷,外側附有子闕,子闕單簷。二主闕間,門上有頂,門頂與闕下簷平齊。闕身內收,門樓上立一鳳鳥,故此門又稱“鳳闕”。
右丞賈詡,多日來,百思不得其解。究竟何人告發,又手握多麼鐵證,竟讓陛下起疑,不吝親往薊國一探究竟。
饒是在西園大興土木,早已見慣不怪的陛下,亦不由由衷讚歎:“王使君,果大漢能吏也。”
苦思一夜,還是無所獲。
薊國千裡稻花飄香,沁民氣脾。便在此時,陛下北巡步隊,浩浩大蕩,到達解瀆亭。
斯須,賈詡緩緩展開雙眼。眸中怠倦之色,一閃而逝。
龍樓擺佈,各置一座長附樓,當中設一遊廊,高出溪水,院中迭石花木,曲徑通幽。
項羽據關中後,韓生獻計於羽曰:“關中陣勢險要,有江山為樊籬,地盤肥饒,可定都立霸業。”羽見宮悉已燒殘,又心欲東歸,曰:“繁華不歸故裡,如穿斑斕之衣於夜間步行,有誰知之!”生竊曰:“人雲楚報酬獼猴戴帽,公然如此。”項羽聞知,便將之烹死。
賈詡獨一擔憂,此人深諳薊海內幕。必是薊王身邊肱股重臣。
院中溪水暴漲,沖毀新築牆垣。便有竹筏革船,逆流而下,殺聲震天。恰是白波、黑山賊寇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