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太皇不聞愚公:‘雖我之死,有子存焉;子又生孫,孫又生子;子又有子,子又有孫;子子孫孫無窮匱也,而山不加增,何必而不平?’”劉備誦出愚公移山之典故。
斯須。便有一竹冠葛袍,白髮童顏之老道,持杖施禮:“見過至公子。”
“正有此意。”
“然也。”劉備言道:“大秦皇後,絲路遊商,四海船商,乃至臣身邊禦姬,皆如此說。”劉備堅信不疑。
巴西,雲台山。
“臣,亦如此想。”劉備笑言。
“四海以外,竟另有**?”董太皇驚問。
“稟太皇,男兒誌在四方。焉能困保守土,老死榻上。”薊王言道:“有漢以來,大化四方。徼外蠻夷,化外番國,萬種千邦。常聞‘十裡分歧音,百裡分歧俗’。有生之年,當遍訪蠻荒。傳播大漢風儀。”
“喏。”永樂太仆封諝,奉承上前,攙扶劉備起家出殿。
“稟鬼主,雲台治都功,帶到。”便有鬼卒帳前來報。
每治皆由“祭酒”主持,稱“都功”。以陽平、鹿堂、鶴鳴為最上三治。陽平治,為二十四治之首治。“都功”由張天師親任,持“陽平治都功印”,號令天下門徒。
此中又以雲台山治,為下八治之首。呈天然太極八卦山勢,為天下一絕。
“恰是。”
“右丞之意,下官儘知也。”劉平拜退。然立於堂下,忽一聲長歎。受人之托,卻未能終人之事。如何再見左中郎將劈麵。
“得公子密令,老朽星夜下山,並無人曉得。”老道答曰。
“大秦禦姬(亞馬遜)諸子,分封外洋。”
“來人,恭送王上。”董太皇依依惜彆。
“西域諸子,分封西域。”
“薊國一城,可當一大縣。”董太皇瞭若指掌:“三百子嗣,便是三百縣主。”
張天師又在“治”,廣推“靖(靜)室(熟諳否)”。遣教眾入內,或精思懺悔,或用心修道,並授予符籙,以明身份。傳語門中弟子,靖室修道成,可請六丁六甲,斬妖除魔,亦可廷年益壽,返老還童。如此。
“嫡宗子名封?”
話說。順帝年間,張陵博通五經,用心研道,聞巴蜀巫風騷行,然民風樸素,易於教養,遂攜弟子,入蜀佈道。初居陽平山,並以此據點創“天師道”。一經建立,“民夷倍向”,遂成燎原。“奉之覺得師,弟子至萬戶”。
“然也。”
“王上欲布種天下乎?”董太皇眸中彆有深意。
“王妃又誕下嫡子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