薊國船戶的設立,可謂神來之筆。讓泛舟四海,隨船就居的船民,亦得享國之便當。近似西林車樓。民船經過船廠進級改進,運力倍增。兼顧安然防護與宜居。獨一憂心,便是經停(薊)外洋港津時,無本國官吏照顧。若能在他國港津,設薊國商館,或直接開設薊國港市。對調和貨色運輸,措置商貿膠葛,保護本國販子好處,皆大有裨益。

民爵二十等,武功爵十一等。皆可實現。士農工商,八仙過海,各顯神通。薊國公眾,皆有章可循,有法可依。

“如此,何不效七國,在‘天中(豫州號九州當中)’另設馬會。徐豫七國,興於淮水,宜稱‘長淮馬會’。”宋奇笑道。

薊王笑中耐人尋味:“口出郭奉孝,孤堅信不疑。”

“郭嘉,奉孝?”南港遊麟號,爵室大平座,率百官賞龍舟競速的薊王,一時目瞪口呆。

西域都護府,已有源源不竭,域外仆從,舉家逃來。

毋論其他。單憑一條“三十稅一”,足令天下農奴,為之猖獗。一傳十,十傳百,百傳千千萬。當避禍仆從,安居綠洲。動靜再被絲路遊商帶回客籍,可想而知,會形成多麼連鎖反應。即便各地仆從主,嚴加把守,再難脫身。然悠遠綠洲的傳說,卻似野火燎原。如同神馳傳說中的天國,被仆從世代傳播。

“甚好。”陳王寵欣然點頭:“長淮馬會與七國馬會,又當如何相處?”

恰是薊王的融會共生,包含萬種。納三韓鹽戶、島夷船卒、挹婁廬士,令薊國水軍橫行天下。

四百年前,我家陳丞相,力排眾議,和親匈奴。四百年後,乃至王庭分裂,南匈奴歸附,北匈奴遠遁。東胡各部視漢家為母族。薊王娶鮮卑大閼氏,鮮卑各部悉數歸附。今為東胡共主。和親西域五十五國,都護府製霸綠洲。和親鐘羌女豪,五百萬羌氐諸胡儘數歸心。和親倭女王,薊國明輪船隊縱橫列島。

“淫祀多青鬼”。淫刑放濫,必出奸佞。

薊國水運,冠絕天下。雄師乘船,逆入江河淮泗,迂迴背後。如此高低夾攻,腹背受敵,何人能擋薊國強兵。如此說來,港津的首要性,尤其明顯。薊王索十座江東港津,目標便在於此。

冇體例。封建製本就比仆從製先進。

如前所說。互市港津,對薊國的首要性,不言而喻。如同在異域釘入一枚楔子,獲得可靠計謀支點。薊國風景,源源不竭舶來。潛移默化,外輸強勢文明。

Tip:拒接垃圾,隻做精品。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。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