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寔擺手道:“叔父暫息氣憤,茲事體大,自當聽取眾意。”隨即轉向張茂,問他:“成遜又如何說啊?”
張肅啐道:“一派胡言——裴該篡僭,便為寇仇,又豈是我家絕盟背信?!”
張異便道:“其一語,涼州各郡縣守令如舊,少傅府中將吏,可具名冊,表列功勞,朝廷天然皆有封賞……”我這返來主如果封拜張寔一人,朝廷對於你們涼州內部職員安排並不如何體味,以是請你們本身上表,天然一個都不會落下,大家都有顯官做。
氾瑗點頭道:“不然,我等受先公重恩,依托腹心,當此興衰榮辱之際,既有所想,又豈能閉口不言?倘若明公從了二公子之策,果然出兵攻掠秦州,莫非宋君覺得會有勝算嗎?”
此前氾瑗就幾次解釋過,晉威已墮,晉祚必傾,這事兒誰都禁止不了。先公之以是堅奉晉朔,既抗胡漢、複拒司馬保,那是因為除晉主外彆無儘忠的工具啊,而論氣力、名譽,又不敷以自主之故。現在華晉禪代,明正言順——就實際上來講,是司馬鄴主動讓的,不是裴該伸手去搶的——那我們又豈能不從華朝呢?
建威將軍、西海太守張肅嗬叱道:“氾君此言,何其在理!我張氏世為晉臣,先兄在時,便為國度守涼州,職貢不缺,現在豈能背晉而受偽華之職、爵呢?”他本是張寔的叔父,所言“先兄”,天然是指張寔亡父,前任涼州之主張軌了。
張茂拱手答覆道:“愚弟不比叔父深明大義,而隻能陳述短長。今我涼州與西域貨殖,收成亦豐,何必仰賴秦、雍呢?裴文約東出踐位,關中軍多數從行,秦、雍兩州相對空虛,而我有五萬雄騎,自可叩關而入,料秦州不敷定也。若定秦州,裴文約必定西歸,則複洛中空虛,祖驃騎方懾於其勢而服從之,到時候或將據洛而反,阿兄與之東西照應,裴文約必……”
他話還冇能說完,太府主簿馬魴就驚呼道:“張君慎勿作此言!秦州固然空虛,遊子遠卻善能撫戎,瞬息間而起十萬戎兵不難也!”
宋配點頭道:“明公之心,豈我等所可輕動者?欲申明公,唯須三人,但不知那三人肯是不肯了。”
刺殺他的凶手,乃是帳下督將閻沙和牙門趙仰,本來都是張寔的親信,不過人如果被邪教洗了腦,那本來的忠心都會化為流水——閻、趙二人都是京兆人士,與妖人劉弘同親,受其勾引,以為劉弘受天之命,當王涼州,因而便糾結了擺佈十數人,尋機欲殛斃張寔,而擁劉弘為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