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十九章、有病[第4頁/共5頁]

秘書省舊掌國度圖書,後與中書省同,亦典秘密。華朝之秘書省,則除辦理圖書外,還賣力為天子草擬和潤色詔令,名義上不再掌秘密,實在靠近天子,對於國政仍然保有必然的影響力。

畢竟寧州那麼大,戶口卻不蕃,多山林瘴癘、蠻族夷部,人如果躲藏起來跟你打遊擊,不是三五年便可底定的——你也盼著參與攻伐江南之役不是嗎?倘若陷身泥塘當中,恐怕就趕不上了。

巴蜀既定,那麼伐江南也就必須提上議事日程來了。

某一日,裴該召來著作郎王羲之和秘書庾翼,問他們:“卿等能夠為朕做書,奉勸父兄,不如早早降順,以免兵器起時,生民塗炭啊?”

江東士人之以是與洛陽政權暗通款曲,主如果對王敦不滿——王茂弘還肯皋牢南貉,王處仲卻幾無此心啊;而即便王導,也隻曉得拉攏賀循、紀瞻等老一輩罷了,於其後輩,並冇有過分下心機任命。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許柳說:“臣觀前書,覺今與晉、吳對峙之時,情勢相差不遠,乃當從晉武帝之故智,分兵三道以伐江南——即以徐方之軍,下於建康;兗、豫之軍指向武昌;巴蜀海軍沿江而下,夾攻逆賊。

一樣在東吳,孫氏重用的也皆淮泗人士,彼等與江南土著之間的衝突,通過暨豔一案便可看得很清楚了。

實在甄隨分開成都前,陶侃就幾次丁寧過,說王邵伯護守寧州,抵抗巴氐已經十載,不管他是肯於從華還是仍舊心胸故晉,其誌皆可嘉,其行皆可勉,你可千萬不要仗馳名高位尊,特地摧辱於他啊。再者來講,倘若他順從王師還則罷了,若肯歸從,我軍畢竟遠來,南中將吏必懷警戒之心,你如果行動無禮,若再逼反了彼輩,則於國度無功而有罪了。

是以彙集、清算乃至補足這些文書的事情,就全都落到了著作局頭上。按照裴該的預算,我如何著也能為後代多保全兩三成的圖書下來吧。

故而即便曉得王、庾輩不會那麼等閒昂首的——要從華早就從華了,起碼能夠派人過江來談前提嘛——仍然叮嚀王羲之和庾翼寫信去勸降。但是王、庾二人卻皆苦笑著請罪,說:“臣等即於入仕之前,亦常致書父兄,申以大義,望其幡然悔過……惜乎書多不答,即答,亦不過閒敘家常罷了。”

Tip:拒接垃圾,隻做精品。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。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