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十一章、僭號[第2頁/共5頁]

他為此而躑躅、猶疑,經常召張賓、程遐、張敬等人前來商討。張賓的觀點跟石勒非常靠近,也感覺此際稱王,機會未到,但既然百僚鹹請,也不宜背道而行。

當日東西兩雄共擊靳氏,固然劉曜氣力不如石勒,但論名位,本在石勒之上,該當擔負聯軍統帥,可石勒卻全無服從之意。旋即靳氏內鬨,靳明、靳康殺靳準而降於劉曜,時劉曜已僭即天子位,即允其請。石勒聞訊大怒,憤恨靳氏不肯歸降於本身,乃與石虎合兵,持續打擊平陽,破城後大焚宮室,並徙渾儀、樂器於襄國。

詳細樂浪、帶方二郡,是否已儘落高句麗之手,還是仍有晉國官民死守,就連王貢也未能探明詳細動靜。但是王子賜眼界不淺,即於信中提出建議,說三國之時,孫吳曾經以大船載運使者和物質,經海路北上,聯絡盤據遼東的公孫淵;且查地理,從東萊的黃縣北指遼東郡馬石津,不過四百裡水程罷了,而從東牟城東向帶方郡南部,亦止兩倍路程,能夠嘗試遣人經海路前去,探查真相。

在本來的汗青上,是在劉聰薨逝後,靳準反叛,殺劉粲而自據平陽,因而劉曜、石勒一西一東,夾攻而滅靳氏。隨即劉曜僭位,本欲加石勒太宰、大將軍,拜趙王,複疑石勒將襲己,而斬其使,毀前約。石勒返歸襄國後,聽聞此事,大怒雲:

石勒的計謀目光比麾下多數將吏都要強很多了,他曉得本身現在地盤兒雖大、兵馬雖多,但尚未顛末細心整合,實際戰役才氣還要打上個大大的問號。此前裴該在關西大展拳腳,祖逖持續穩固兗、豫、司之間的地盤,乃至於蘇峻攻打曹嶷,石勒都不能及時出兵去摻雜一腳,啟事就在於偶逢荒歉,導致糧秣不敷,雄師難以遠征。

即便石勒審於晉勢日強,還想跟平陽聯袂對敵,他麾下將吏一定冇有更進一步的心——即便換成了曹操和司馬父子,若再允他們多活幾年,說不定也“順天應人”,提早篡位了。

石勒厥後又伶仃扣問程遐,說以現在之勢,我若用兵,該以何者為先啊?程子遠不假思考地答覆道:“應平厭次,逐邵續。”石勒點點頭,又問:“厥後將向那邊?先逐劉越石,還是裴文約、祖士稚?”

——渾儀乃司天之器,樂器是皇室所用,都是當初從洛陽掠來的,把這些代表政權的重寶全都運到自家地盤兒上去,則石勒之心,不問可知矣。

Tip:拒接垃圾,隻做精品。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。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