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五章、勳將錄[第4頁/共5頁]

接下去則是東萊掖縣蘇(蘇峻既在青州,也暫無改籍之意)、馮翊夏陽周(周晉)、平陽襄陵劉(劉光),以及南安赤亭姚(姚弋仲),等等,根基上中尉以上,曩而括之,總計一百二十三家。

裴該既取平陽,思得良吏守之,乃因陶侃、衛展等人的保舉,自洛陽召來越騎校尉劉璠,任之為平陽太守。

第一家天然是鄱陽郡梟陽縣的陶氏,一句話先先容了陶侃之父、吳將陶丹,然後簡述陶士行渡江前的戰績,再臚陳其跟班大司馬以後的建立;後列陶瞻,及其輔周訪、定漢中之功。

“孔子不避世,周遊各國;孟子不避世,說於齊、宋;荀子不避世,議兵於趙。則今之人誠能謀國而不吝身,即如諸賢終不能久仕,不能致某君堯舜,國度亦一定如此也。

第四為天門充縣的甄氏;第五是京兆藍田的陸氏(陸和);第六為河東聞喜裴氏——實在就是裴度、裴寂二人,皆為軍司馬。

因而隨便說了幾句,便一擺手,命範宣退下了。範宣既去,董景道就說了:“此子資質聰敏,好學不倦,退學時便已曉得四經,尤精三禮,實在我本意要招之做先生的。但其果斷不肯,要從我學經……本待期以一年,便保舉給大司馬,然觀其誌,卻不欲為官,可惜啊……”

門生們聞言,都不由吃了一驚,隨即此中幾個雙眼一亮,倉猝抬高聲音問道:“宣子可曾拜見了大司馬?所見大司馬,何如人也?”

凡入書之將吏,人手發一冊書,多數拱若珍寶,直接把書包裹整齊了,跟祖宗牌位擺在一起。並且諸將暗裡商討,都說《姓氏誌》纔開列一百家世族,我們這《勳將錄》竟還多了二十三家,真是光彩啊……隻是,為甚麼瞧著這書雖比《百家姓》為厚,卻比《姓氏誌》要薄些呢?

裴該笑笑:“聞卿剛纔所言,略識其理,但隻見其一而不見其二。老莊之學,漢高、呂後,乃至文景皆用,漢未見衰也,可見其於治國,一定無用。唯今之人假談玄理,或覺得有為而真能無不為,或欲因無用而保全其身,本無治國平天下之念,則即便口誦皆賢人之教,也必定是普通的虛妄。

範宣還了一禮,便問:“君等是來尋校長的麼?可稍待,大司馬方入,正在與董校長相談也。”

列第二名的,則是平陽郡平陽縣的郭氏;第三是馮翊郡大荔縣的劉氏,其先劉某、劉某,務農罷了,傳至劉央(即劉夜堂,諸將為重身份,都請裴該為其起字,劉夜堂乾脆即以本名為字,請裴該給他起了大號為“央”),初為驃騎大將軍祖逖舍人(實在是部曲),旋從大司馬,建號“厲風營”……

Tip:拒接垃圾,隻做精品。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。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