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麼該起啥名字纔好呢?裴該這個頭大啊,想了半天——後代姓裴的誰最馳名?天然是《隋唐演義》中排名第三的大錘將裴元慶了。不過此人本屬藝術假造,何況這年代士人還風俗單名,雙名者寥寥無幾,則叫裴元、裴慶,貌似都不大好聽。
王敦現在的官爵是鎮東大將軍、開府儀同三司、都督江揚荊湘交廣六州諸軍事、江州刺史,封漢安侯;即便王導算是司馬睿的幕賓,身上也掛著振威將軍(四品)的頭銜呢,光憑他們兩個的權威,就不成能給琅琊王氏降那麼低啊!
自從劉隗跑了一趟長安,跟裴該構和勝利,對勁洋洋返回江東以來,刁協、劉隗二人便深得司馬睿的寵任,王導反而因為庾亮之敗,有受纏累靠邊兒站的意義。但若僅僅如此還則罷了,畢竟誰都動不了王敦,琅琊王氏二頭並重,王導小受波折,王敦說不定還樂見其成……
這兩部書通過各種路子,終究也送到了劉粲的案頭。劉粲愛不釋手,日夕朗讀,還說:“董文博果當世大儒,訂正詳確、頭緒清楚,且文辭雅馴……”隨即笑謂擺佈:“唯其排名,必為裴文約私意,不成信也。”
隨即伸手一指:“張姓第四,程姓第五……”頓了一頓,又道:“或祖姓4、五也可。”
王敦緩緩點頭,說:“世儀此言是也,我當致書茂弘,使其抖擻。他在內用事,我於外照應,始可變建康之政。”
當即提示道:“主公的乳名,喚作‘阿餘’。”
關頭刁協、劉隗的各種行動,使得僑客多量北歸,留下來的也多受壓抑——尤以琅琊王氏為甚——這就導致江東土著蠢蠢欲動。吳士本想趁這個機遇,硬擠進司馬睿幕府裡去分一杯羹的,恰好刁、劉本身就是僑客,弱化僑姓各家的目標是為了晉升司馬睿在江東的獨裁權力,同時也不使朝廷產生疑忌,他們可冇有要分權給土著的意義。
是以錢鳳就說了:“吳士顧、陸、賀、薛等並得顯揚,南貉見此,驕焰更熾,此清楚朝廷欲弱我江東,使不為中原之患也。若不能重貴僑姓,則此禍終不得解,而若欲有所更張,必去刁、劉!”
完了就對張賓和程遐說:“裴文約終不能純以當世名爵而論高低,且所及僅僅晉地。若要我來編輯,哪有司馬家甚麼事,當以裴姓為第1、劉姓第二,我做第三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