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澤也算是裴該麾下老將了,從徐州剿匪、破塢開端,跟隨裴該南征北戰,其所立第一大功,就是北伐時於成皋城下摧破胡軍的七星堡,為此獲得裴該獎掖,準其於軍旗上繪製七星紋樣。本來這軍旗是跟著步隊走的,王澤本日所領,並非疇昔成皋城下之卒,但他為了誇耀其功,特地在本身的將旗之上,亦繡七星,走哪兒就扛哪兒。
劉曜“哦”了一聲,心說本來在陽曲,我還當他就在晉陽城內——“晉陽守將為誰?”
設法很誇姣,可惜難度也不小。且說石虎親身領兵,猛攻堯祠三日,殺傷晉卒不下千數,殺得王澤膽戰心驚,但實際上,石虎本人也並不輕鬆。
他所說的三四十裡,是指從堯祠向南,西為汾水,東為霍山餘脈,南至塔兒山,根基上屬於平原地形,東西最寬廣處不過四十裡出頭,南北間隔亦然。估計晉人的運糧步隊,必然由此而來,不大能夠跑到汾水西岸去——若經西岸,那就交給郭太好了——也不成能打山間小道走。郭榮麾下是擁有馬隊的,晉裡四十,輕騎不過兩刻鐘即能跑完,莫非還找不到一支運糧隊嗎?
汾水固然不甚寬廣,岸上敵軍的進犯也冇有那麼輕易覆蓋水麵的。倘若途中遇敵,敵自東岸來,我就靠近水西,敵自西岸來,我就靠近水東,總之敵軍兩岸夾攻的能夠性應當不算很高吧。先將糧食經水路運到平陽四周,倘若堯祠不成去,我就直入平陽城,即便王澤吃不到,也比被羯兵搶去要強。
因而命各城謹守待命,再遣劉虎率以鐵弗兵為主力的五千騎矯捷策應,實際上應當不會出甚麼大事兒。即便拓跋鮮卑真的瘋了心,籌算來歲不過了,大肆南下,遵循本身的設防,也總能守住一兩個月。一兩個月今後,倘若本身還不能在南邊翻殘局麵,那冇招兒啊,不必汝等管束,我也隻能歸去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