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至於進取巴東——荊、梁間險要之地,都在巴東,若不先取,晉人將可順利入平,我不免腹背受敵。若能攻取南浦、朐?,則我與敵共險,或能禦之於國門以外;倘若進軍順利,全取巴東,則如同封閉側門,晉人將無能為也。”
不過當初曹魏在魏興等三郡的統治是相稱虧弱的,不但長時候為孟達所盤據,並且南麵就是東吳轄地,輕易蒙受側擊,是以不敢由此西進,攻取漢中,隻能幾次嘗試從北道打。北道更加難走,魏延、王劃一乃依《周易》“重門”之義,設置重重關卡,修建堅厚的計謀縱深,即便百戰精銳,遭到幾次勸止、層層減弱,待其入平,都已經怠倦不堪,難以再戰了。
因而便帶著十數名親隨分開南鄭,但是往北走了不到二十裡地,卻又俄然間轉道南下,打馬趕赴成都。貳心說楊虎你不讓老子活,老子也不能讓你好受嘍!我此去成都,謁見成主,就說楊虎有欲降晉人之意,派我到武都去是籌算聯絡裴該的哪。
現在的情勢,於魏時又不不異,不管東、北兩道,漢中的戍守都要虧弱很多。北道是因為武都郡已入晉人掌控,東道則是周訪久駐荊襄,於入漢的門路相稱熟稔。故此楊虎纔不得不再次跟成漢政權攜起手來,並且答應李班率軍進駐西鄉——實話說,倘若李班崛起歹意,能夠家數軍北上,禁止楊虎回援,然後主力直下南鄭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當然啦,如此一來,楊虎必率全軍降晉,並引晉人入平,李班前麵的棋就很不好走了。成漢君臣倒也明智,李雄幾次嚴令李班不得妄為,並命王達留下,以監巴西軍。
成軍逾山走險,促出不料,很快便輕取了漢豐、南浦二縣。晉朝巴東太守楊謙聞報,倉猝遣軍往迎,卻被李壽擊敗,繼而成軍又趁勝拿下了朐?。楊謙招募青壯,恪守郡治魚腹,同時與監軍毌丘奧商討,但這兩個雖統郡內軍事,實在滿是文吏,對於兵戈幾近一竅不通,籌劃很久,拿不出甚麼對策來,隻得遣使去處周訪垂危。
而就李班本人而言,他也是不會等閒背盟的。李班為人刻薄,抑且輕信,幾無防人之意——在本來汗青上,他就是因為這個缺點,才莫名其妙地丟了性命。
且說周訪臨時逗留在安康,一方麵休整士卒、屯積糧秣,一方麵遣使去勸說楊虎投降。若在十天半月之前,估計楊虎很有能夠背叛,但現在他與成都之間的嫌隙已然彌縫,又纔剛指天發誓不背成主,天然不成能未戰先降。因而回書給周訪,說我正嚴陣以待君來,絕無獻納漢中之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