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一章、賢人君子[第4頁/共5頁]

是以張春頓兵蒯城,不但接不到胡崧帶領的援兵,反倒在不久後探知郿縣已失,而竺爽已降,那他豈敢再出城東進一步啊?隻能持續遲延、張望,以待時勢之變。

因而裴該急命文朗、高樂點集人馬,隨時籌辦迎敵,同時親身出營旁觀。成果卻隻見城門敞開,緩緩地馳出一騎來,並且逛逛停停,來勢甚緩。裴該心道,本來不是出兵襲營,是派了使者過來——竺爽你終究不肯裝聾作啞了麼?但是,既然隻要一人,乾嗎不直接從城頭縋將下來,偏要費事翻開城門呢?

他所等候的“後軍”,就是鎮軍將軍胡崧去聯絡隴西、南安兩郡的羌胡。但是誰成想,新任西戎校尉遊遐早就跑羌中去遊說過了,以姚弋仲為首的各部羌酋乃以秋收期近,不成出兵遠出為藉口,回絕胡崧的征調——除非你把許我們的財帛、糧草兌了現再說。胡崧費儘唇舌,也隻拉到三千多兵馬,乃不敢往援張春。

便命魯憑報門而入。

就在甄隨力挫敵銳,活捉竺恢,攻入美陽城的同時,郿縣城下,裴該俄然得報:“東門急開!”他不由略略吃了一驚,心說竺爽你真有膽量衝殺出來嗎?現在我部下不敷三千兵馬,因為雨濕露滑,本來安排好的殺手鐧具裝甲騎還冇法使出來,如果扶風軍舍死來攻堡壘,真正勝負難料啊!

裴該倒是冇推測還會有這麼一出,本覺得竺爽遣參軍出城,是想來講前提的……倒也確切提出了前提,但那僅僅是寬赦其命罷了,這跟無前提投降差得也不太遠啊。如此前倨後恭,究竟是甚麼原因呢?

裴該氣得差點兒冇笑出來,當即把身子略略朝前一傾,手按幾案,瞠目斥道:“汝以我為三歲小兒乎?如此藉口,誰可采信?”

裴該先不命令斬殺魯憑,卻問:“竺由哲安在?何不親身出城來向我賠罪?”

他騎馬出城後,猶躊躇豫,來得甚緩,那是在臨時考慮說辭呢;至於走城門而不縋城,則純粹是因為——這位魯參軍他暈高……

魯憑躬身要求道:“還望裴公賜下隻言片語,申明不害之意。”不然我算歸去說了,國相也一定肯信賴,勇於出城來啊。裴該微微一笑,便即取過一支簡來,提筆寫下:“竺由哲當還朝,可充九卿之任。”交給魯憑帶歸去——我不但承諾不殺竺爽,還能夠任命他做朝官,這你們總應當放心了吧。

正如鮮卑部的慕利延所說:“若不與羊吃草,而欲其產奶;不與馬料豆,而欲其馳騁,這不是過分度了麼?”故此遊子遠前去遊說,表達了朝廷方麵的美意,眾氐羌乃都決定背司馬保而暫從裴該——說不定那位勇蓋當世的裴多數督,能比南陽王寬和一些吧?歸正就實際上來講,應當不會更遭纔對……

Tip:拒接垃圾,隻做精品。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。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