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一章、賢人君子[第2頁/共5頁]

裴該氣得差點兒冇笑出來,當即把身子略略朝前一傾,手按幾案,瞠目斥道:“汝以我為三歲小兒乎?如此藉口,誰可采信?”

是以魯憑規勸竺爽,說前聞楊像獻城,並未受戮,可見裴公還是比較仁厚的。既然如此,我等也必須從速翻開城門,明公出城相迎纔是,彆再希冀盤據一方,自行其事了。

究其啟事,司馬保進入秦州,駐軍上邽後,便即大肆招募兵馬,東斷隴道,北聯涼州,其間為了平靜裴苞等不肯臣從的權勢,多次征調氐、羌從征。一開端氐、羌念在身屬晉臣,又攝於南陽王之威名,不敢不從,但司馬保卻幾無犒賞,就連糧草也要各家自籌,時候一長,民氣天然就離他而去了。

魯憑輕歎一聲:“實不相瞞,是末吏挾製長官,順從王師。裴公可即將末吏於軍前正法,以儆效尤,但請寬恕了國相與一郡軍民的性命吧。”

魯憑躬身要求道:“還望裴公賜下隻言片語,申明不害之意。”不然我算歸去說了,國相也一定肯信賴,勇於出城來啊。裴該微微一笑,便即取過一支簡來,提筆寫下:“竺由哲當還朝,可充九卿之任。”交給魯憑帶歸去——我不但承諾不殺竺爽,還能夠任命他做朝官,這你們總應當放心了吧。

魯憑雙手一攤:“已斬首矣。”

官虎帳壘僅僅阻住了郿縣的東、北兩麵罷了,竺爽自能遣人從西門馳出,北向去刺探新平兵的動靜。但是竺恢率部轉道進入美陽之事,卻並未能夠及時傳入郿縣城中——畢竟方向有偏差,而扶風探馬也不敢跑得過分悠遠。

裴該倒是冇推測還會有這麼一出,本覺得竺爽遣參軍出城,是想來講前提的……倒也確切提出了前提,但那僅僅是寬赦其命罷了,這跟無前提投降差得也不太遠啊。如此前倨後恭,究竟是甚麼原因呢?

裴該先不命令斬殺魯憑,卻問:“竺由哲安在?何不親身出城來向我賠罪?”

Tip:拒接垃圾,隻做精品。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。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