陳萬全道:“是,是,我就等你生個貴女了,最好貴到當了官老爺太太,出門就坐大馬車,像府裡太太們那般風景,穿金戴銀,吃香喝辣,出門有八個丫頭服侍著,那纔算我們老陳家墳頭上冒了青煙!”說完一摔簾子出去了。

薛氏不會漫罵,氣得渾身亂戰:“你清楚拿了我家的衣裳,我前些日子扯的粗布,做的嶄新的應季襖子,袖口上還繡了花腔。頭上三尺有神明,你也不陰司報應!”

薛氏擦著眼淚隻往東南邊走,未幾時便見火線有一座靜月庵,薛氏便跪在菩薩麵前又是叩首又是許願,哭了半個時候。忽來了個慈眉善目標老尼姑,問她為何哭泣。薛氏便將事由講了,那老尼思慮半晌,又問了香蘭的症候,便拿了筆紙寫了一劑方劑,讓回家煎服。薛氏如獲珍寶,去藥堂抓藥給香蘭服用,一碗藥灌下去未幾久,香蘭竟然醒了,薛氏試著餵了點奶水,香蘭吃了幾口,便又昏沉甜睡去。

“我親眼瞧見你拿了我家香蘭的衣裳,我漿洗了晾在院裡,你進了廚房一趟,出來便把衣裳揣懷裡進屋了!”說話的人清楚是薛氏,香蘭從窗子向外一望,隻見母親跟呂二嬸子站在院裡大眼瞪小眼,院門口有幾個小孩子探頭探腦。

香蘭記事起便在靜月庵中跟著尼姑們一處誦經修行。定逸師太極喜她樸素可兒,給她取法名“禪靜”,教她認字讀經,親身給她講法,除卻佛經,又教她四書五經和詩詞歌賦一類。香蘭聰明刻苦,極有毅力,甚得定逸師太歡樂。定逸師太本是官宦人家女兒,因其父脾氣樸重獲咎當朝權臣,家道淪亡,為避禍才削髮爲尼。待冤案昭雪後,定逸師太反覺塵凡萬丈不如佛門平靜,回絕家人之意,不肯出家,常常行菩提道,救人濟世,不收分文,又常常舍粥舍藥,走南闖北,極有見地。香蘭纏她問些刁鑽題目,定逸師太倒也不煩,耐煩答覆,悉心教誨。故冇幾年的工夫,香蘭竟然書史皆通,寫作俱妙,胸中很有些丘壑了,特彆繪得一手好丹青,常得世人讚歎。

隻是這女孩兒生下來便體弱多病,還冇出滿月就病了一場,將將保養好,又染了風寒,上吐下瀉,氣味奄奄的。薛氏心焦,又忙忙的去找馬仙姑卜問。那馬仙姑讓薛氏拿了銅錢一搖,看了卦象道:“需往東南邊走纔有喜,得朱紫援救。”

Tip:拒接垃圾,隻做精品。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。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