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此處出自《論語·為政》,下文是多見闕殆,慎行其餘,則寡悔。言寡尤,行寡悔,祿在此中矣。”
周文彬心中悄悄為林清的話喝采,感覺孺子可教,這一番話說的不卑不亢,卻很較著地保護了荀夫子,但是又不至於讓他感遭到刺耳,反而感慨於他對師長的尊敬與體貼。隻不太短短幾句話就讓周文彬對此子有些刮目相看。
雖是一波三折,但是林清終究能獲得秀才公的指導,每月也仍舊隻需出二兩銀子的束脩,倒也實在讓他送了一口氣
周文彬這才接過了荀夫子遞疇昔的文章,細細看了疇昔,約莫一炷香的工夫才抬開端對著荀夫子道:“子才,你說的不錯,這孩子公然本性聰慧,勤奮刻苦。我看了他的文章,格局上來講冇有大題目,破題,承題,起講,動手,起股,中股,後股,束股,算是符合標準。乃至有幾篇文章的破題立意也很有新意。隻可惜遣詞造句還是過分平實,引經據典之處太少。如許的文章想要過縣試也是有幾分難度的。”
到了這裡,周文彬才終究認識到,麵前這個孩子確切不普通,擔得起荀子才如此力薦。
周文彬點了點頭,持續問道:“故至誠無息,不息則久,久則征;征則悠遠,悠遠則博厚,博厚則高超。何解?”
林清也很識相得將之前籌辦給陳秀才的拜師禮並五兩銀子呈上,周文彬和荀夫子一陣推委後,終究隻收下來二兩銀子並拜師禮,對峙不肯再多收。
“以是才需求文和加以指導啊!”荀夫子見周文彬話裡的意義有所擺盪,當即接話道。
如果其他來由推委,荀夫子還能安慰一番,但是如許的來由,作為一個考科舉考了幾十年的人深知此中的不易,舉業之路如順水行舟,不進則退,如果這三年不能一心一意讀書,很難在鄉試這個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疆場上獲得名次。
但是若就此放棄,荀夫子又有點不甘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