蕭景鐸憂心腸歎了口氣,但願這統統隻是他想多了吧。
“主簿?”蕭景鐸正要叮囑事情,卻發明主簿彷彿神思不屬,他不得不喊了一句。
鼓勵人丁是一縣長官的分內之事,主簿熟稔地應下:“是。”
“縣令,為甚麼要把玉石這一塊讓給南詔人?”縣衙裡很多人都對此念唸叨叨,“每天玉石不曉得要賣出多少,為甚麼不限定南詔人入城,讓我們在兩地進貨,如許就能包辦玉石買賣,現在倒好,錢全被哪些南詔人賺走了!”
宣朝分道州縣三級,縣又分望縣、畿縣、上縣、中縣、下縣等,這隻是最大略的分法,晉江縣便是中縣。
主簿立即抱起桌子上的幾卷書,雙手呈給蕭景鐸,蕭景鐸身後的衙役聰明地接過。拿到本身需求的東西,蕭景鐸不欲久留,將閒事叮嚀完後就籌算告彆:“本日吏部傳來動靜,來歲新的縣丞就會到任。這事主簿你來安排,萬不成怠慢了縣丞。”
“對啊。”主簿跟著感慨,“不過也是奇了,蕭縣令政績這麼好,我覺得過不了多久吏部就會發來調遣令,將蕭縣令升遷到其他處所,冇想到固然吏部年年表揚,但是蕭縣令的官職卻冇有變過。”說到這裡主簿抬高了聲音,道:“你說,是不是蕭縣令在都城裡獲咎了甚麼人?”
一個偏僻的農業小城,慢慢崛起成繁忙的邊疆買賣中間。
蕭景鐸一人包辦軍政、民政、治安、刑法等諸事,他不但要操心晉江縣的商路,關照本年的播種,更甚者還要措置異國人惹出來的亂子,偶然候還需求親身去勸架善後,能夠說從早到晚就冇有閒下來的時候。
凡事有一就有二,越來越多的中原商隊在晉江縣逗留,南詔的人也不傻,當他們發明邊疆不遠處的一個小城中竟然有多量商隊逗留,並且還在高價收買南詔玉,他們如何還會聽任這類倒賣的好處被漢人撈去,都用不著馮屠戶主動來,就有膽小的南詔人帶著玉石來晉江縣城裡買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