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是故如來講,統統法皆是佛法。須菩提!所言統統法者,即非統統法,是故名統統法。
【譯文】
授記:
如來:
佛告須菩提:「善男人、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,當生如是心:『我應滅度統統眾生,滅度一眾生已,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。』*何故故?須菩提!若菩薩有我相、人相、眾生相、壽者相,即非菩薩。以是者何?須菩提!實無有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。
便是「人無我」、「法無我」的二無我,亦名二空。「我」是妄情所執的實體,而此實體,人法都無,畢竟空寂。人無我:報酬五蘊假合,因業流轉,冇有平生穩定的實體。法無我:非論佛法、世法,皆為依緣假立,對待而有,冇有獨立存在的實體。
*此處可從兩個層次來講:(一)自菩薩而言,如果菩薩存著我滅度統統眾生的心念,那麼就是落於人、我分彆的圈套裡,有了我、人、眾生、壽者四相的不同心,這一念生起,便「差之毫釐,失之千裡」,不時都起彆離念、到處都見彆離相,有念有相,滅度時,那邊還能不彆離卵生、胎生、有色、無色的統統眾生呢?既然不能劃一滅度統統眾生,當初所發的菩提心也等因而空談了,如何還能稱得上是大慈大悲的菩薩呢?以是,佛陀說:「即非菩薩。」(二)自眾生而言,度眾生乃是在度自性眾生。在前麵第二十一分裡,佛陀開示了眾生者,「彼非眾生」的看法。為甚麼彼非眾生呢?溥畹大師說:「真如界內,絕生佛之化名,劃一性中,無自他之形相。」在真如以內,眾生與佛是劃一不二的,所差彆的處所,是在「佛乃已度之眾生,眾生即在迷之諸佛」。以是,固然滅度統統眾生,究竟上無眾生可度,因為眾生本自具足真如法性的原因。菩薩隻不過是示現眾生本身本有的,令他悟解本知本覺罷了。
佛言:「如是!如是!須菩提!實無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須菩提!如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,然燈佛即不與我授記*,汝於來世,當得作佛,號釋迦牟尼*。」以實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,是故然燈佛與我授記,作是言:『汝於來世,當得作佛,號釋迦牟尼』。何故故?如來*者,即諸法如義。如有人言:『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』須菩提!實無有法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須菩提!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,因而中,無實無虛。